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30438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1(2011海南生物)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2009山东理综)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2、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考点二:种群数量变化3.(2010山东理综)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4(2010浙江理综)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

3、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5(2011江苏生物)(多选)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

4、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考点三:群落的结构特征6.(2010上海理综)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考点四:群落的演替7(2011海南生物)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

5、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新题练习8.(2012重庆理综)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9. (2012全国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6、)。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10(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发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11(2012广东理综)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

7、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释放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模拟练习12,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

8、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图一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3.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