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专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30398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专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复习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2、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二、复习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三、复习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四、教学过程第一:考点梳理(一) 目前,报告还未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科普文章2008年广东、2009年辽宁相继予以考查。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2、、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从考查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的设题点:依据文本内容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科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往往就是:解释话题的句子,表达观点的句子,蕴含最新信息的句子,表达矛盾或不同观点的句子,带有推断或不确定的句子等等);(2)对文本的语言特色或写作上的某种特色作鉴赏分

3、析;(3)对文中涉及的科学命题或社会问题作深度思考、判断、评价、探究。(二) 报告是根据特定目的,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报告有很多种,如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动员报告、工作汇报在此就调查报告的复习提些建议。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由标题、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它可以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阅读时,要了解调查的目的和运用的主要方法,准确把握报告的内容,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发掘报告的社会价值。 报告除2004年上海高考考过一次外,高考还没有出现第二次,但透过上海的高考试题和报告

4、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报告命题的基本特点有:1、 从命题方向上看,从对报告基本特征的认知角度设计题目,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调查的目的、原因、对象、内容、形式、手段、过程、结论以及报告人的态度、认识、观点、期待和展望等。2、 从考查侧重点上看,主要是概述调查的内容、手段、方式、目的,阐述图表、数据在报告中的作用,分析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结论形成的过程以及报告人的思想、认识和寄予。(三)福建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采用与文学类文本同卷出现的选考方式,由学生自主选做。考查的情况大致如下: 1.传记命题考查的着眼点: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的文本知识的理解,如传记的真实性、传记作者同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传

5、记的选材与表达(语言和技法)等等;运用传记的文本知识解读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概括、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征,分析传主身上体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等等;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四).新闻命题考查的着眼点:考查对新闻文本知识的理解,如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与作者主观态度的关系,新闻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考查对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要求和写作规范的掌握与运用;考查新闻写作方式或局部写作技巧,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新闻事实的归纳、新闻背景的作用等第二:考点典例(一)(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

6、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

7、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

8、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

9、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

10、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解析 联系第一段可以看出,没变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从第二段可以看出我们在进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答案 (1)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明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因自身D

11、NA的“错误”而生长和繁衍的进化方式。(2)第二句撇开了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人类在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对生物的进化也非常了解。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解析 结合这些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来考虑,从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 (1)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 (2)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 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 计的。(3)玩意儿

12、:运用口语词,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4)让进: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 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如联系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DNA内部的不稳定会促使物种不断进化,也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联系文章第四段又可知突变的“意外性”,结合全文可知取名为“绝妙的错误”很准确。 答案 (1)文章主要说明了DNA内部的不稳定性是物种进化的“推动力”。(2)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

13、A的一次次变异,决定了地球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更完美的词来准确表述它,只好用“错误”一词。(3)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很难设计这种“错误”,因此,它具有人类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万人票选“最希望同学拥有的素质” 肖舒楠 “奖学金是个好东西,但也是陷阱。希望你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钩心斗角。”去年9月,四川省某高校研究生小江刚入学时,导师如是说。 小江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虽然老师告诫他们要 “转移注意力”,不要搞无谓的“人际关系斗争”,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小江把大学中类似于“奖

14、学金斗争”的不和谐因素归结为“大学生素质下降了”。 近日,腾讯网教育频道对15 766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53.5%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和以前相比降低了,仅9.2%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素质较过去提高了。 “现在的大学生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对他人考虑较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王庭伟说,“读本科时寝室中常有人半夜三更还在高谈阔论,一大早也有人高声谈话或将音响开得很大。很多同学受不了喧嚣的寝室生活,最终选择搬出宿舍,另寻住处。” 调查显示,仅14.4%的大学生在遇到“没素质”的行为时会指出来,要求对方注意。超过六成(61.9%)的大学生对此选择沉默。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还评出

15、了“最没素质的行为”,依次是:小偷小摸(56.0%),说脏话(55.0%),嫌贫爱富(51.5%),言而无信(50.7%),不注意个人卫生(46.5%),抽烟酗酒(43.7%),考试作弊(42.9%),整日打游戏(41.4%),处心积虑挣奖学金(39.8%),冷血麻木(38.2%),不守时(37.4%),男女朋友在大庭广众下亲热(36.5%),浪费粮食(33.7%),逃课(29.3%),哈韩哈日(29.2%),心理脆弱、动不动寻死觅活(28.6%),花心(28.6%),吃完饭不送餐具(27.7%),半夜还打扑克(27.2%),赖床(20.6%),乱拿水壶(20.3%)。 “大学生的素质不全面,但不能全盘否定。”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黄龙飞说。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审美素质等。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素质有瘸腿现象,能同时达到所有标准的人比较少,但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方面有很优秀的学生。黄龙飞说,大学生评出的21个“最没素质的行为”中,有些是道德品质问题,如果恶性发展可能会酿成大错;有些只是坏习惯,不见得就是素质问题。“遇到丑恶的事情说脏话,我认为也不能说是没素质。此外,教育的初衷就是授业解惑,大学里应该是允许犯错的。但是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大学生总体都需要提高的。” 调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