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303501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暑假里,我们可以看看哪些书 名师为您荐读 于漪(语文教育家) 根据当前语文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特推荐四本书,供暑期选择阅读。一本关于中国思想,一本关于现当代西方思想,一本是中国文学,还有一本是中国古代散文。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整理成中国哲学史,20世纪80年代译成中文。该书是冯先生哲学与思想熔铸的结晶,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睿智与卓识,是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能佐语文教师站在哲学高度思考一些问题。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王岳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

2、2月第1版 当代西方文论流派众多,错综复杂,各种理论独标新说,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互排斥又彼此补充。本书梳理各流派思想,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描述其历史走向及基本特点,并详细分析了最有代表性的文论流派,如心理分析及其诗学模式、现象学文论、存在主义文论等等,能帮助语文教师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判断力,并从中择其善者加以借鉴。 中国文学概论 袁行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这本学术专著讨论文学研究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勾勒出各种文体演进的历史概貌。历史叙述清晰,理论探讨精辟深刻,透视多侧面,作品分析精到,文字流畅温馨,给读者以愉悦感,能助语文教师形成正确的文学史观。 古文

3、观止新编 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该书是在古文观止的基础上,调整、更新和增加一些篇目编写而成。书中加有作者小传、题解、注释,还采用今译的方式。古文观止两百多年来风行海内,历久不衰,与唐诗三百首堪称双璧。主要特点是简要而齐备,从简要的篇幅中显示古代散文发展的概貌。认真阅读,可增添文化积淀,提升理解和鉴赏古文的能力。 程红兵(特级教师)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美约翰I古得莱德著,苏智欣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古得莱德认为学校对学生成长而言、对社会培养人才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切中肯綮,时有惊人之笔:“教育目标奢谈培养个人

4、的灵活性、独立思维和创造力,而学校的实践却是另一回事。这就揭示出极大的虚伪。”“分班实际上是一种用来掩盖问题的组织手法,而不是一种纠正问题的教学方法。” 课程文化 美约瑟夫等著,余强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本书有五位作者,但它并不是一本论文集;本书引述了很多案例,却非案例汇编。它是一部思想连贯的理论著作,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探究课程,强调设计出“发自学习者内心”的课程,而且只有教师对课程的目的、所教授对象的需要有更为深刻、更为整体的思考,才能将课程设计好,才能圆满地实现课程目的。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弗兰克富里迪认

5、为,“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们所维护的价值”。知识分子“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知识分子最赞许的一个美德,是有能力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成为知识分子,意味着“不仅参与到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中,而且也担负社会责任”,在明晰而有力的语言中充满了社会批判精神,这本小册子的目的之一是要对抗21世纪的庸人主义,对我们不无启迪。 废墟中的大学 加比尔雷丁斯著,郭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作者提出了一种以“思想之名”办学的理念,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批判的能力为指归的教育,书作批判了当下大学陷入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6、中,使得大学完全淹没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单调繁重运作中。 李镇西(特级教师)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 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开阔的视野,严谨的学风,独特的眼光,建设的姿态注定会让这本著作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案头必备。全书以新的视角与思路、新的方法与框架,展示了语文学科研究新视野,尤其是对教材选文作“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鉴别与划分,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作者行文冷静而温和,但冷静不等于冷漠,温和更不是温顺,正是在一步步不动声色而且看似琐碎的学术推演中,作者那框架宏大、逻辑严密的崭

7、新理论体系瓜熟蒂落,并对传统语文教育权威理论产生了兵临城下般的批判力量。 沉疴 冉云飞著,南方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一本具有强烈心灵冲撞力的书:从传统教育的贫困到当今教育的危机,从应试教育的弊端到道德教育的虚伪,从基础教育的扭曲到高等教育的彷徨,从家庭教育的误区到社会教育的困境作者向现行中国教育的弊端发起了全方位的而且是排炮般的攻击。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教育批判与建设,几乎都没有超出陶行知当年的思考;今天的教育除了学校越来越漂亮,规模越来越宏大,在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等方面,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后退。当年陶行知所痛

8、斥的一切,今天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陶行知的思想不能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思想呢? 历史深处的忧虑 林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5月第1版 作者以平实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 郑桂华(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被压迫者教育学 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灌输式教育中学生处在怎样的状态中?对话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对这些教育中的重要话题,弗莱雷的回答是明白晓畅的。相对于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等保罗其他的著作,这本书看起来还真不累。 学习

9、、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美LW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安德森等人修订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手册。该书从“知识维度”将目标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四种类型;从“认知过程维度”将目标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这对我们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指引作用。 名作细读 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修订版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软肋。孙绍振先生分析二月春风为什么似剪刀而不是似菜刀,锦心绣口。他的矛盾还原法是细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 文章讲话 夏丏尊、叶圣陶著,中华书局2007年8

10、月北京第1版 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两位先贤在20世纪30年代给出了一些回答。陈望道先生评价说,“不但处处说得具体,而且还能在几个问题上披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夏先生在所谓文气中,指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加强文气,操作性强。 蒋玉萍(广西教育学院教研员)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这部教育经典本着建立“更为平等和更为开明的社会秩序”的信念,分析了教育的一般特征,具体探讨了兴趣和训练、方法与教材、课程评价等最基本的教学问题。其中分析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以儿童发展为本,“摒弃理智上奴性”,“做中学”,培养“和谐精神”等主张,在今天仍富有鲜

11、明的时代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这本指导阅读的名作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书中把阅读的目的分为“为娱乐而阅读”、“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自身阅读知识的匮乏,同时对研究、改进阅读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启迪。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刘德儒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书中介绍了对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知识。通过介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描述生动的故事或鲜活的教学案例,演绎了64条教育效应法则。读来引人入胜,对观照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铜镜、警钟甚或路标的作用。

12、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赵志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本书选编了朱自清、夏丏尊、胡适等众多大家论语文教育、教学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文言文教学、古代文学欣赏和语文学科的考试、语文教学中的诵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等。许多观点至今仍有新意,不少做法至今仍可借鉴。 金荷华(江苏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岁月如歌 于漪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这是一部生命启示录,它启示我们思考: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怎样的底色?一名教师的成长需要怎样的底色?一名杰出教师的成长需要怎样的生命原色?全书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文课堂内外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探索。 语文教育的

13、心理学原理 韩雪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理论视角和观点比较新颖,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实际出发引进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用语文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成果说明:学科教学只有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下,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它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 语感论 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该书对语感的性质、类型、功能、心理、语感与美感的关系以及语感的形成与创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白益明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全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上,目的在于重建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重建教师职业的生命内涵。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 刘良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指导用书,是教育研究入门的引导性作品:贴近实际而不空谈;别具一格,可读性较强;脉络分明,资料翔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