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30037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回填施工方案53175.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铁锦绣家园项目土方回填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局集团昆铁锦绣家园项目经理部二一七年十月十五日昆铁锦绣家园项目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目 录一、 编制依据1二、 工程简介1(一) 工程概况1(二)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1(三) 工程地质条件2(四) 水文地质条件5三、 施工准备6(一) 技术准备6(二) 材料、施工机具6(三) 作业条件7四、 施工方案7(一) 土方回填技术要求7(二) 总体施工方案8(三) 回填料的确定9(四) 施工方法10五、 质量标准12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2七、 安全文明施工131一、 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 建筑工程施

2、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 本项目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交底;5. 我单位在同类工程方面的施工经验。二、 工程简介(一) 工程概况1。昆铁锦绣家园项目工程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片区东部,洛龙街道辖区内,东临自然山体、南临白龙潭山、西邻梁王路、北临黄连山,昆明南站的东北侧,依新昆明南站而建,西靠火车站进站铁路线,距离昆明市政府直线距离约4。0km,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拟建项目规划道路连接于城区道路锦绣大街南侧,交通极为便利. 2。22#地块由16栋242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和一栋多层公共服务配套用房组成。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

3、6635。69。总建筑面积:247074。85;地下总建筑建筑面积:79940。07;地上总建筑面积:167134。78;公服配套用房建筑面积:6969.26;商业建筑面积:68800。(二)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地处剥蚀、溶蚀残丘上,拟建用地范围近似三角形展布,地下室近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之下,建筑红线之内稍有收缩,整个拟建用地东南两侧紧靠新建火车站扩建的施工便道,道路距离基坑开挖边线10。020。0m不等,基坑外围无市政管网,总体基坑外围环境较为简单。(三)工程地质条件1. 根据钻探揭示的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区域性资料及其附近的地层成因时代类比,地基土按成因可分为4个大层:大层为

4、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ml);大层为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大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大层为石炭系中上统石灰岩组(C2-3).2. 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工程区勘察揭露的地基土特征可大致归纳如下:(1) 拟建项目地处昆明呈贡盆地边缘剥蚀、溶蚀残丘上,场地内地基土形成的地质成因较为复杂,浅层覆盖第四系(Q)土体岩心岩相变化、连续性差、空间展布较不稳定,但总体浅层覆盖土体工程力学性质相对较好且力学强度差异较小。(2) 拟建场地下伏石炭系中上统(C2-3)石灰岩,属覆盖性岩溶区,下伏基岩力学强度较高,属较硬类易溶性碳酸岩,土石界面受潜蚀、风化等作用及原始地形等影响,溶沟(槽)、石牙较

5、发育,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岩内溶孔、溶隙较多,局部地段(东南角)差异风化较强烈。(3) 原场地为一山包浑圆的残丘台地,后期经人类工程活动改造为若干平台,对原始地形地貌改造较大。(4) 场地浅部层坡洪积地层(Qdl+Pl),以粘土为主,为典型的平缓型水流搬运沉积地层,粘土内夹杂风化碎屑、块及少量流水搬运细小颗粒,磨圆度较好,含量从浅至深有渐多趋势,偶夹砂土团块。(5) 基岩之上为大层为残坡积层(Qel+dl),为下伏基岩全风化产物(红粘土),力学强度较高,局部地段该层之中揭露孤石,分布均匀,场地内零星分布。(6) 场地深部大层为下伏石炭系中上统(C2-3)石灰岩地层,多呈中风化,全强风化带较薄,但

6、差异风化较强烈,以东南角较为典型,多出现土石交替状。3. 为客观地反应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根据地基土的成因类型、工程特性及室内试验成果,将场地地基土划分为4个地质成因层,5个亚层,3个透镜体:(1) 素填土:埋深1934。401945。44m,层厚0。205。30m,平均厚度1。40m,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现已整平场地平台边缘填土,褐红色,主要成份为粘土,来源于早期场地浅表覆土,为场地早期整平堆积形成的松散土体,随意堆积,堆积年代约7年,结构松散,欠固结,工程力学性质差,建议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另一部分分布于场地南侧14高层所在位置南半段,为新建火车站石料加工厂废弃材料堆积形成

7、,为近期堆积,工程力学性质极差,因其分布范围较小且处于开挖范围内,未单独分层,将其并入填土大层中。主要分布于平台边缘地带及场地南侧.(2) 1粘土:埋深1931。801946。70m,层厚1。2015。90m,平均厚度9.48m,以褐红色为主,局部呈褐、灰黄色,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偶夹流水搬运细小颗粒,磨圆度较好,局部含风化碎屑、块等,顶部钻探岩芯易散,分布于场地浅部,风化、氧化强,其间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地表台坎露头可见土体中裂隙较发育,雨天土体崩解现象突出,可塑硬塑状,以硬塑状为主,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北侧较低平台地段多被场地整平开挖清除分布较小,总体呈由北向南分布厚度渐厚的趋

8、势,多集中分于场地的中、南侧.(3) 2粘土:埋深1918。961944。78m,层厚1.3012。40m,平均厚度8。61m,以灰黄色为主,局部呈灰、褐红色,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夹流水搬运细小颗粒,磨圆度较好,局部含铁锰质结核,风化碎屑、块等,含量由深度渐深增加的趋势,底部砂质含量较多,可塑硬塑状,以硬塑状为主,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亦由北向南分布厚度渐厚的趋势,多集中分于场地的中、南侧。(4) 红粘土:埋深1910。981939。71m,层厚0。7013.40m,平均厚度7.54m,褐红色,为基岩全风化产物,以粘土为主,属于红粘土范畴,偶夹少量风化碎屑、块等,总体土质较纯净,包含

9、物较少,位于基岩面之上,场地现状地下水不发育,未遭水浸,力学性质相对较好,以硬塑状为主,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由场地中向四周分布厚度渐厚的趋势,多集中分于场地的北侧。(5) 中风化灰岩:埋深1934。831942。30m,层厚3.5031。40m,平均厚度14。10m,为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以灰白色为主,风化程度为中等风化,力学强度较高,属较硬类易溶性碳酸岩,砂泥质结构,偶含硅质成深灰色,RQD=6080,为类岩体,,岩溶较为发育,基岩面以隐伏溶沟、溶槽及石牙为主,基岩内以溶蚀较为普遍,场地内大部分孔揭露均有明显的现象,形态以溶孔、隙为主.基岩裂隙亦较为发育,场地钻探多出现漏水现象,总体基岩完

10、整性由北向南岩芯渐破碎,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之下,基岩起伏较大。(6) a全风化灰岩:埋深1915。361935.95m,层厚0.5016。90m,平均厚度4。40m,褐红色,下伏基岩全风化产物,分布于中风化之中,风化程度多为全风化土状及角砾碎块状,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硬塑状为主,分布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分布于场地东南角,其余地段零星揭露。(7) b强风化灰岩:埋深1906.561936。23m,层厚0.6017。40m,平均厚度3。82m,下伏基岩差异风化产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揭露多呈碎块状,风化程度多以强风化为主,局部含少量全风化,呈土石混合物,分布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分布于场地东南角

11、,其余地段零星揭露。(四)水文地质条件4. 地下水类型及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浅部为孔隙潜水或上层滞水,深部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5. 孔隙潜水或上层滞水拟建场地属覆盖型岩溶地貌类型,场地浅部钻探揭露的松散覆盖层以粘性土为主,为相对的隔水层、富水性弱,孔隙潜水或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浅部松散层孔隙中,层坡洪积和层残坡积地基土富水性弱;主要含水层为层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欠固结,富水性较强,但无统一水位,且该层土体裂隙发育,为地表水的下渗提供了通道及赋存空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较敏感,随季节变化起伏较大,以蒸发及下渗的排泄方式为主,下渗后易聚集在土石界面(尤其石芽间),使土体遭水浸,工程力学性

12、质降低.6. 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场地下伏基岩大层为石炭系(C23)灰岩地层,为场地内的主要地下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强,储水空间以基岩裂隙或溶孔、溶隙及溶洞为主,局部发育有联通性较好的储水管道系统。据勘察钻探揭露情况,场地区地下隐伏岩溶空间发育程度极不均匀,导致场地下伏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空间上分布不均.揭露深度内浅表基岩中风化层(地表下820m)网纹状基岩风化裂隙发育,伴有竖向淋滤溶蚀形成的溶孔、溶隙亦较发育,风化基岩层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深部基岩中风化层(地表下2050m),风化裂隙发育一般,相反以溶孔、溶隙为主,富水性中等强。7. 拟建场地地下水分析:工程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大层基岩,勘察

13、揭露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由于其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工程勘察期间未观测到稳定的统一水位,据邻近水文、地质资料及我院呈贡吴家营地区水源地勘察报告(12.5万)推测,拟建场地地处呈贡盆地边缘剥蚀、溶蚀残丘上,场地所在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属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径流区,岩溶水位约在60。0m以下。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东部低中山区其它基岩地下水单元的补给,地下水在岩石裂隙、地层结构面及岩溶管道中径流,由东向西缓慢运移、排泄,最终排泄至西侧地势较低的白龙潭。三、 施工准备(一)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回填土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标高的抄测和分层厚度标定工作2. 对土料见证取样

14、,送实验室进行土质实验、素土击实试验等。 (二) 材料、施工机具1. 准备现场检测工具:环刀、天平、酒精灯、烧锅等实验器皿,用于检测每层夯实土的干容重,计算回填土的压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 施工现场车辆行走道路,土方、白灰等材料的堆放场地。3. 备好转运、夯实机械(如装载机、打夯机等)、电缆、照明设备及手推车、铁锹、靠尺等工具。4. 回填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含水率符合规定。抄测好填土标高线,并且按要求分好各层回填厚度。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植物、砖块等杂物,为保证回填质量 必须清理干净.(三) 作业条件1. 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100;2. 穿墙洞口及后浇带处封堵完毕;3. 地下室

15、防水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4. 地下室挤塑聚苯板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考虑到施工质量,实际施工中边做防护边回填);5. 地下室外围脚手架拆除完毕,基底已清理干净.6. 回填土方施工时,事先确定夯填的先后顺序、分层厚度,办理相关的隐蔽验收手续等,再进入其下一步施工.四、 施工方案(一) 土方回填技术要求1. 设计要求:(1) 地下室外墙四周的回填土工作,需待主体结构施工至地面以上并待建筑防水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外侧回填土工作(2) 在基础或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回填土类型可为压实性较好的素土,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0。94。2. 施工要求:(1) 回填前应对地下室顶板和侧板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相关结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将回填处底部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回填。(2) 回填材料应采用粉质粘土,性能稳定、无侵蚀性、不含有机杂质,不得使用淤泥、耕土、膨胀性土、工业或者建筑废料以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以防地下室与坑壁间积水,产生较大浮力,对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小语种语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