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29729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

2、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3、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

3、身可持续发展*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二)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2.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

4、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习管理(三)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不仅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

5、一个环节。(四)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五)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 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一)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6、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学生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

7、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8、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生活、自己、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2.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1. 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 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

9、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4. 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 盲人听力超级好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残志坚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各部分或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一方面受损或缺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弥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5. 个体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如男女差异,社会地位 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根据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2) 学

10、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才成才条件。三、中学生发展的特点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个体生长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另一方面,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

11、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自控力较差。其次,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凸显的常见表现就是叛逆。最后,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中学阶段是全面培养素质的奠基阶段,德行成为一生的基础,智力发展成为终身的发展奠基,健康和审美观也影响一生。四、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3) 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的

12、学生观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4) 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全面发展是对中学生社会文化素养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育公平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一)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受教育者之间存在差异,教育机会均等就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而受到不同

13、的对待。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二)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 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女生的共同发展,不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种学生发展的劣势。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必须受到重视,使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共同发展4. 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与共同发展5.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

14、展。第三节 教师观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 教师职业与专业 教师工作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征。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2.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1) 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有引导示范的责任。(2) 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 示范者的角色

15、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 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5) 朋友的角色(6) 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有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反思、创新。3.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 复杂性 第一,教育的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 创造性 第一,因材施教,灵活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