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29106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谱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识谱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识谱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谱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谱教学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谱教学之我见识谱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老师的困惑,因为识谱是比较枯燥、呆板、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一项技能。而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3-6年级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7-9年级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的识读乐谱”。我本人认为,这对一般学校的中小学生而言,难度颇大,原因有三: 一、学段衔接水平参差不齐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每次教授新初一的音乐课时,都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水平差别很大。其中原因不言而明,不同的学校、不同音乐老师的要求造就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因而识读乐谱的水平也差距很大。 二、教学时间的不衔接 中学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学生的识谱得不到很好

2、的连接。而识谱往往只占用了音乐课的很小部分,在本节课学会或唱会的内容到了下周就遗忘的差不多了,这种不衔接也让识谱教学变得事倍功半。三、大环境的影响 由于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在学生心目中,学好也行,学不好也没关系。家长也几乎都是这样的观点,再加上学校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在这样的思想环境影响下,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复习音乐知识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导致我们音乐教学、识谱教学的困难。 当然,也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应该放弃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毕竟识谱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我个人的观点是:1、培养好学生喜爱识谱的兴趣2、给学生宽松的识谱环境和要求 3、课堂识谱也要阶梯状进行 4、培养识谱高手,带动

3、其他学生。 具体的实施可以运用几下三点方式: 一、从兴趣入手,可事半功倍 苏霍默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们只有对识谱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不遗余力的做这件事情。在初一的课堂中,我运用科尔文手势让学生做视唱小游戏,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动手,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这种动手游戏让学生非常感兴趣。提前布置好的下周课堂展示更是让他们练得不亦悦乎。 二、宽松要求、阶梯教学 音乐的特殊性注定不会让每个人的感受和认知是一样的,在识谱教学中一定要给大家宽松的评价环境。在我的课堂中,关注所有学生、分层次对待每个学生是我一直坚持的。对于识谱能力差的我给他们听后画旋律线、随音乐做手势变化的机会;而对于班里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听完歌曲和乐曲后尝试让我们唱读乐谱,这样的分层次、阶梯状的教学和要求,不但能使每个学生对识谱教学不再惧怕,而且还培养了班里的读谱小明星。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音乐课改浪潮中,我们的识谱教学不能变成一种硬性的目标,而应该针对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当然我们要有适合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对音乐有持久的热爱,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音乐,识谱也不再是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