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29001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遗进校园美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陈琳 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 年第 10 期 本研究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教育部推进非遗进校园的背景 下,提出构建江南水乡古镇非遗美育课程体系,通过上海市帕丁顿双语学校暑期夏令营的 非遗系列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本次非遗系列课程涵盖 8 个江南水乡古鎮的共 9 项市级 以上的特色美术类非遗项目,旨在在课堂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而有效落实国家非遗进校园的方针。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021 年 7 月,关于进一 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

2、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 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 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美术课程的融合,有 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新形式、丰富学校美育的内 蕴。 江南水乡古镇非遗美育课程体系(图 1)1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段,分别为一至 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此项课程作为常规美术课的补充,以专题的形式安排在每 学期的拓展课与社团课中,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课程体系随着学段的增

3、长呈螺旋 上升的趋势。各学段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课时安排、评价手段上各有不同,覆盖 14 个江 南水乡古镇的 21 个非遗项目,共计 88 课时。 (一)课程概况 1.授课对象:上海市帕丁顿双语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共 2 个班级,每个班级约 35 名学 生左右。 2.授课教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南水乡美育团队2。 3.课时安排:分 8 周,每周 6 课时,共计 48 课时,每课时 30 分钟。 4.课程内容: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具有地域特色并适合开发学 材的美术类非遗项目3作为课程内容,包括 8 个江南水乡古镇的共 9 项市级以上的特色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目主题分

4、别为无锡惠山古镇:泥塑无锡惠山古镇:剪纸金山枫泾古 镇:农民画宝山杨行古镇:吹塑版画闵行七宝古镇:皮影宝山罗店古镇:彩灯浦东新 场古镇:灶花桐乡乌镇:麦秆画和肥西三河古镇:羽扇制作技艺。 (二)案例研究一金山枫泾古镇:农民画4 1.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金山农民画的基本特征,包括构图、色彩、造型、主题 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运用身边的美术材料创作以奉贤市新城建设和实际生活为主 题的金山农民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金山农民画的主题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 生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家国情怀。 2.驱动性问题 如何创新地运用金山农民画的形式

5、来表现奉贤新城的发展面貌?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展品欣赏 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农民画画家的作品。观展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金山农民画的创 作过程,向学生介绍金山农民画发源地的概况,带领学生走进江南田间乡野,感受农民的自然 生活环境。 第二阶段:特色赏析 学生观察农民画画家的作品,了解金山农民画的内容和用色。通过对比画师阮四娣的孵 蛋作品与生活中的母鸡孵蛋场景,了解农民画在造型上夸张变形的特点。接着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完成拼图游戏,通过游戏,了解金山农民画构图饱满和画面严谨的特点。 第三阶段:学习体验 教师播放金山农民画的作画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作画步骤与技法。教师演示以奉贤市 为主题的金山农民画制作过程,展示以拼贴为主要形式的创意作品,并让学生体验作品的拼贴 过程(图 2)。 第四阶段:绘画生活 教师展示以奉贤城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让学生挑选一处地标建筑,然后围绕对此地的记忆 与联想展开创作。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拼贴、绘制完成自己心目中的奉贤市新城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