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保温试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28865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保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保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保温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保温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保温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保温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保温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利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会影响组织分化B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C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细胞中,能形成DNA与RNA的杂交分子的一定是细胞核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有部分相同C噬菌体浸染细菌后,其逆转录和复制过程利用的原料和酶都是宿主细胞的DPCR过程中,变性过程应该在55左右进行3、右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9的致病基因只来自6,其中7和8是双胞胎,下列描述

2、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4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如果7和8为异卵双生,7为携带者,则8为携带概率为1/4D如果7和8为同卵双生,7为携带者,则8和9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2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内的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B神经递质和生长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确定其本质是吲

3、哚乙酸C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利用类比推理的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萨克斯把绿叶的一半遮光,置于光下一段时间,证明了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需要CO26、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导致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24、下列实验中,操作及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

4、植物灌满自来水将瓶密封放在阳光下D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可研究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B用3H标记的葡萄糖中的氢,经有氧呼吸后,产生的水中有3HC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研究以及基因诊断D用同时含有32P与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6、研究表明,植物细胞中的原花青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为研究原花青素对人类肝癌细胞的作用,将人肝癌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溶液。48小时后,检测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如下表:(1)细

5、胞培养液中应含有5%的CO2,目的是_ _。细胞贴壁生长达到70%时,要用_处理后分瓶进行传代培养,这是为了避免 。(2) 表中数据显示,随着加入原花青素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S期明显减少。表明原花青素能 _。(3)原花青素的抗癌作用还表现在能清除生物体内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02%的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反应形成 色染料。(4)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5)某人肝癌细胞分裂后期含有_条X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_个染色体组。1)维持培养液的pH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接触抑制(2)抑制肝癌细

6、胞的增殖,使其停留在G1期(DNA复制前期)(3)玫瑰红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2或者4 4 27、水稻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表1是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水稻作研究材料,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甲、乙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千勒克司)光饱和点(千勒克司)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l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l00cm2叶小时)甲水稻132010乙水稻393015(注:光补偿点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请分析问答下列有关问题:(1)表中在光补偿点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AT

7、P的场所是 。乙水稻叶片的呼吸速率是 (CO2mg/100cm2叶小时)。(2)达到光饱和点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等环境因素影响。此时如果突然减弱光照,短期内乙植物叶绿体中C3含量上升的原因是 。(3)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甲水稻与乙水稻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 CO2/100cm2叶小时)(4)在给出的坐标系上分别绘出甲、乙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5)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某种光合酶基因导入甲水稻而使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基因工程步骤的核心是 ,检测转基因水稻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光合酶基因的技术是 ,与甲水稻比,若呼吸速率基

8、本不变,转基因甲水稻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应分别怎样移动? 。(1)类囊体膜或基粒、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5(2)CO2浓度(写“温度”0分), H、ATP供应不足,C3化合物还原受阻而积累。(3)15(4)如图(3分) (其中坐标取值1分,描点、连线、标注在内两条曲线各1分)(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分) DNA分子杂交技术(1分) 向左 向右。28、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基因型表现型

9、-或+- 或0-无异常+0中间型地贫00或+重型地贫表2 (1)蚕豆病说明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突变可产生+基因和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多样性(3)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 酶来获取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4)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_ 个体。(5)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 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不定向性; 基因;(3)限

10、制性核酸内切 (限制) +-XdY或0-XdY或-XdY(4)II-6 (5)1/8 基因诊断29、2009年3月,甲型H1N1新型流感在墨西哥爆发,目前全球已造成一万多人死亡。9月7日,中国首先签发可免疫接种的疫苗。至12月24日,中国已接种4333万人。下面是生物小组模拟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过程而设计的实验,回答问题:A :制备疫苗将纯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 中培养、增殖。获取病毒后用灭活剂将其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以便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是疫苗。B: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的有效性(1)他们用家兔做实验动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其内容不完整,请按要求补充。实

11、验假设: 。 实验材料:家兔、疫苗和必需的器具、药品若干。方法步骤:把该疫苗注射到实验家兔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实验家兔注射,发现注射了疫苗的家兔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疫苗使实验家兔获得了免疫力。上述实验过程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理由是: 。(2)请你设计具体全面的实验步骤,验证以上实验结论:(7分) 。预测实验结果: 。(3)如果上述实验确认了疫苗对实验动物和人的有效性,仍然不可以对人进行大范围接种,因为 还有待研究。C :用抗体治疗”甲流”若要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甲流”抗体,其操作过程是:先从已痊愈的”甲流”患者血清中取得”甲流”抗体,测定它的序列,据此推测相关的 ,最

12、终以为原料人工合成”甲流”抗体基因,并制成 导入受体细胞中使其表达,获得足够的抗体用于治疗”甲流”患者。现在实验需求大量的抗体基因,如何解决? A、特定的活细胞,抗原性B、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产生里相应的抗体使实验家兔获得了免疫力。)(2分) 甲型H1N1流感病毒(1分) 缺少对照组实验 (1分)(2)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似、健康的实验家兔,随机等分成甲乙两组(2分)。甲组接种疫苗,乙组接种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射等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3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一段时间后,统计甲乙两组家兔的发病率(2分)。预测实验结果:甲组家兔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远低于乙组家兔(2分)。(3)疫苗对人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安全性)(1分)C: 氨基酸(1分) mRNA序列(1分)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1分)重组质粒(1分) 利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基因。(2分)参考答案:1234562425ABDCADADBC26、1)维持培养液的pH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接触抑制(2)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使其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