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 .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28244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教重于言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身教重于言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身教重于言教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身教重于言教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身教重于言教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身教重于言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教重于言教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教重于言教对师德修养的思考兰州十里店小学 安斌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教师素质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在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2、。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中,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都是长期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还具有科学性。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发展的高度上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3、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更困难。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行其道,这样一来,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为,师爱是师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从教师的构成素质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4、,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到底什么是师德?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显积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

5、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

6、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三个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师德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

7、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二十一世纪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我们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修身敬业。我们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热爱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看来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这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这句话充分指出了教师职业的重要作用。人们还经常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蚕,铺路的人桥”来赞美教

8、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教师,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掂在手里却沉甸甸的。工厂里工人出一个废品,可以回收再加工,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的事业,试问,教师的手下若出一个“废品”可以回收再加工吗?当然不能。而且这个“废品”还会影响他的父母、亲戚、朋友,甚至全社会。虽然社会给予教师的荣誉很多,但教师的责任也很重大。江泽民总书记说:“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培育出一个个合格的“产品”,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因为教师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师德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

9、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很难设想一个不安心教育工作,看见学生就心烦的人,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所以,加强教师献身于教育的理想的培养,有助于其正确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这是一个方面。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可以这么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生之间的感情没有融洽地交流,即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爱全心全意地贯注给学生,那么整个教育活动就会死气腾腾,没有生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教育的质量肯定也不容乐观。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毫无保留地为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在这种洋溢着互

10、相尊重和友爱的教育氛围下,就很容易“亲其师,信其道”,并且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使教师能够根据其展现的特点因才施教,从而使教育达到了目的。 但是,在热爱学生的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偏爱好学生。偏爱好学生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应该是严慈相济,偏爱很可能导致好学生陷入自高自大、固执、经受不起挫折的怪圈。我们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应该热爱差生,把偏爱留给差生。差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因自己本身的缺陷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与别人正常地交往,而内心深处却比一般人更强烈地渴望别人的关心。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差生的关注上,在教师的心目中应该是“我班没有一个是差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

11、步,会成才”,这样,才能融化差生心中的冰块。 我有一个同学,在其小学时因为口吃而遭人歧视,因此性格变得很怪僻。但其班主任始终没有放弃他,不仅帮他慢慢地治疗口吃,而且还常常让他上台演讲,从心理上战胜口吃。同学最终治好了口吃,而且还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去年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那些令人羡慕的大公司,而是走上了一所中学的讲台。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要把老师的留在我身上的爱永远流淌下去,绵绵不绝!”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形成、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生。 在实际

12、的教育中,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主要是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的。我们所提倡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主要表现,又是教师自身良好人格的体现。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人样儿”,给人以学习的模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就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高尚而富于魅力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生动榜样,性格懦弱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勇敢坚韧;脾气急躁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忍耐自制;自由散漫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执著

13、敬业;孤僻封闭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乐观开朗美国保罗韦地博士作了一个调查,他根据个学生所写的信,概括出了作为一个好教师的种素质:一、友善的态度;二、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三、耐性;四、兴趣广泛;五、良好的仪表;六、公正;七、幽默感;八、良好的品性;九、对个人的关注;十、伸缩性;十一、宽容;十二、有方法。这十二种素质其实就是教师人格的凸现和延伸。学生在优秀的教师人格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其性格,形成其品质,完善其人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一位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幼儿园里没有男教师?”他的儿子现在上幼儿园里大班,在入园前,是一个活泼调皮的捣蛋鬼,入

14、园后,就变得循规蹈矩。而且由于幼儿园里都是女教师,他的孩子变得女性化了,走路轻手轻脚,说话轻声轻气,手翘兰花指,别的孩子要欺侮时只会哭。由此可见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我们应该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做好一个真正的“人样儿”。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纯洁的镜子,教师的言行随时随地地照在他们心灵的镜子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地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学生。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虽然生活在中国饱经忧患的年代,但他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我们应该

15、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全面加强自身素养,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引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唐代大诗人韩愈对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概括教师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用“明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献身精神赞美教师的风格。教师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的职责具有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并且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非常重要

16、的条件,只有业务水平高而且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责任。具有高尚的师德,就能够把握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就会把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同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样就保证了教育职业活动的正确方向。具有高尚的师德,就会产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行动,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就能正确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并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活动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于是在思想和行动上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一代又一代幼苗。具有高尚的师德,能保证教师的行为适合教育职业活动的要求,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就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备了高尚的师德,便能产生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的责任感和热忱,拼发出搞好本职工作的智慧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