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27358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 重难点笔记 陈会昌译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1、人格水平理论(分区观点)(1)意识 人本身可以认识的一部分。(2)前意识 可由无意识召回到意识中去。(3)无意识 无法意识的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 2 、人格结构理论 (1) 本我 我的自私部分,满足个人欲望有关,快乐。(2)自我 满足本我冲动,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3)超我 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3 、人格动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由本能驱使。(1)利比多 生或性的本能(2)塔那托斯 死或攻击的本能(3)能量有限说身体内的能量不会消失,但能量是有限的。当心理能量消耗在这部分心理机能上了,就不再用于其他机能。 4、 人格适应理论(焦虑和防御机制)自我会利用

2、防御机制来缓解由自我和本我冲突所产生的焦虑感。(1)压抑 积极努力把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 看见父亲殴打母亲,却坚持从未看(2)升华 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 e.g., 化悲憤為力量 (3)替代 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 e.g., 拿小孩出气。(4)拒绝 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 e.g., 不承认亲人已经死亡。 (5)反应生成 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对讨厌的人表现友善。(6)理智化 对可怕事物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层面之前,

3、我们就把它抹去。 e.g.,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7)投射 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 e.g.,爱发脾气人指责别人不好5. 人格发展理论(1)口腔期阶段(01)主要快感行为是吸吮、咬、吃等,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发展任务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来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口腔期人格:过度倚赖性,过度攻击性(长牙后)(2) 肛门期阶段(13)主要快感行为是排便或完弄粪便。发展任务 学习认识负面情感,开始自治自律。肛门期人格:过分爱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3)性器期阶段(36)主要快感行为是关注自身及他人的性器官,出现性幻想,儿童期手淫和性游戏。1、恋母

4、情结与恋父情结2、阉割焦虑3、阴茎妒忌 发展任务是接纳性情感,悦纳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性问题:1、性罪恶感。2、同性恋。3、恋物癖。(4) 潜伏期阶段(612)性的发展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儿童可以有意识地把精力放在社会可接受的活动中,如学习、游戏运动。发展任务是开始社会化,形成社会兴趣和情感。(5) 青春期阶段(1218) 主要快感行为是异性爱的倾向,出现性幻想,儿童期手淫和性游戏。发展任务是摆脱父母的影响,获得独立,与异性发展亲密的关系。第四章 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一、 梦的解释 1 、梦的含义(1) 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藏在象征符号里(主要指性的象征)。(2) 梦表达出无意识的偏见,即梦是

5、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研究一:被试睡前被告知做与当前面临问题无关、与其他问题有关、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梦,然后夜间唤醒被试描述他们的梦。结果显示:无论睡前是否提到,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梦的表现程度最高(图4.1)解释:冲突的表现研究二:女人的梦中通常是男性和女性的人数相当;男人更多的是梦见男性人物。在女人的梦中50%是男人,在男人的梦中65%是男人。解释:冲突的体现,与恋父情节有关。男人因为接触男人比女人多。研究三:梦的再现,大多数人都作过一些梦,与以前作过的梦相似,有些人一连几个晚上做同样的梦。解释:重复的梦是因为这个梦所反映的冲突非常重要而且悬而未觉。无意识的冲突在晚上通过梦浮现出来,但在

6、白天则表现为焦虑。研究四:要求被试连续十天把他们梦、焦虑情况记录下来。结果显示:人的焦虑程度越高,典型的性的象征物(铅笔、盒子、飞翔)出现在梦中次数越多。解释:梦是性的象征。2 、梦的功能(1)冲动得以象征性的表达 弗认为,无意识冲动不能永远被压抑,因此,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这些冲动得以象征性的表达。梦为无意识的冲动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 (2)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做梦对于保持人精神健康非常必要。 五个睡眠阶段。在阶段1中,脑电波每秒约37次,阶段2中,脑电波每秒约1216次,在阶段3和阶段4中,进入很深的放松睡眠阶段,脑电波为每秒约12次,在最后一个阶段,脑电波增加。在前四个阶段,

7、为非快速眼动睡眠,一个周期是90分钟,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持续10分钟左右。快速眼动睡眠时充满了梦,相反,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则几乎没有梦。研究一: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面对具有潜在压力的任务时有更多的困难。研究二:第一夜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在第二夜增加。研究三: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被试比未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应对焦虑方面感到更困难。研究四:梦使人在睡眠中仍能解决问题。三、 幽默(一) 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1、两种笑话(1)“纯粹性的笑话”如双关语,聪明的想法。(2)“倾向性的笑话” 能洞察到讲笑话人和听笑话人的无意识领域的笑话 。 包括敌意类和性类的笑话 。A、与敌意有关的笑话

8、指那些明显贬低或嘲弄他人意图的笑话。如:攻击类,嘲讽类等。原因: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有攻击的无意识冲动,但自我和超我有效地阻止了攻击欲望,一个伤害性的笑话使得我们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攻击欲望。性笑话得以流传的原因: 公开谈论性在社会中是不适当的,然而,有关性的笑话,不仅常被容忍,而且受到认可。2、倾向性的笑话流行的原因:(1)人的潜意识本能得到了释放。(2)紧张得到了减缓或宣泄,笑话中的攻击和性,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妙语又使紧张得到缓解。(二)关于弗洛伊德幽默理论的研究研究一:让高中生给照片配幽默的说明,发现学生中的说明充满攻击和性的内容。研究二:包含攻击和性的卡通比没有这些内容的卡

9、通更好笑;喜剧涉及到性。研究三:向男性和女性呈现攻击男性和女性的笑话,发现男性认为攻击女性的笑话更幽默。女性认为攻击男性的笑话更幽默。 1、不友善的幽默可以减少攻击性 弗洛伊德认为要使生气的人减缓采取攻击性行为,可取的方式就是减缓紧张。对此,敌意的幽默比非敌意的幽默更有效。而其他研究者认为不友善的幽默会使攻击行为增强。研究一: 羞辱被试,然后分别读友善和不友善的笑话,发现读不友善笑话的被试愤怒水平降低。研究二:愤怒的被试看对女性有敌意的卡通比没看的被试对女性电击弱且时间短。研究三:生气的被试去电击看不见的人,看了不友善卡通的人比看了友善卡通的人电击得更厉害。 (2)人们的紧张水平和幽默有正相关

10、 人们在笑料抖出之前所体验的紧张感越强烈,他们就感到笑话越可笑。研究一:低紧张组:手抓老鼠,暗示很容易抓 。 中度紧张组:抽老鼠血,暗示比较容易。高度紧张组:抽老鼠血,按时很难。三组面临玩具老鼠是觉得好笑水平,高度紧张组最高。四、 催眠1、催眠是一种很平常的状态,我们在开车时的恍惚状态,沉迷于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时的状态,其实已经非常接近催眠状态了。 2、催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催眠并非神秘叵测,它具有神经生理学基础,人在催眠状态下,楔前叶钝化,枕叶和额叶的血流增加。催眠是人体生理运作的一环,在神经学里,催眠是将脑波转换至波或波。 催眠状态下的外在表现:1、眼睛闭上而眼皮闪动2、呼吸的改变(通常是变

11、慢)3、皮肤泛红或颜色改变4、整体肌肉松弛,无精打采或垂头丧气5、眼睛变红;眼睛流泪或泪湿增加(泪眼汪汪)6、无意识的躁动7、吞咽的反射动作8、睡意或困倦的表现9、强直催眠状态下的内在反应1、活动意愿降低2、声音的淡入或淡出3、感觉轻松自在4、感觉轻飘飘,感觉漂浮5、感觉到自己不存在6、记忆遗忘7、记忆力增强8、想象力增强3、催眠的理论(1) 持精神分析观点的理论把催眠看作是进入高度催眠状态的病人的无意识心理的钥匙,催眠可以了解人的无意识。 “自我的独立区域”论催眠状态下,自我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区域,催眠中浮现出来的过去无意识的东西被储存,在催眠中,自我对这个独立区域进行监测,同时使它在催眠结束

12、后保留在意识之外。 “新分裂论” 深度催眠的人经历了意识的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了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地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这一部分被认为是像一个“隐藏的观察者”一样监视所处的情境,意识中被催眠部分并不知道观察者部分。如:失痛症实验研究(2)社会认知理论对催眠的解释 人在催眠状态下做到的事情没有超出他在未催眠状态下的行为。 催眠的现象主要是由期望,动机,集聚等原因造成。(3) 两种理论的矛盾A、核心不同 前是无意识,后是期望、动机、态度。B、在新分裂论上分歧较大前者用“隐藏的观察者”解释催眠, 后者认为“隐藏的观察者” 是有动机,态度等决定的。C、在产生催眠后遗忘的原因上不同。指

13、如果催眠师不告诉催眠者,他们将不会记住催眠中所发生的事情。 前者认为被催眠的无意识触及不到意识。后者认为催眠者并不期望回忆起发生的事情,他们努力不去记住它们。4、催眠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催眠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催眠者这一变量。 A、人格特质a、受暗示性强 b、感觉寻求、想象力、智力较高 c、独断性、独立性、外倾性低 d、进入角色的能力高 如:戏剧专业的人更容易催眠 e、专注特质强B、态度,动机,期望等 对催眠持肯定态度的人,很想体验催眠的人,对催眠期望很高的人,都能很好的催眠。因此,这也说明训练可以增强人对催眠反应。第五章 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及评价一 、弗洛伊德理论的

14、局限和问题 首先,成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已完全形成,这一观点遭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其次,许多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向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生物性对人格的影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第三,整体上的消极特征,强调攻击、性、无意识。第四,理论不容易进行科学评价。 第五,男性中心主义。二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理论观点1、 自卑、补偿与追求优越 人追求优越的愿望来自自卑,自卑情结促使个体进行补偿,以取得优越。 自卑与补偿的“推拉”动力,贯穿于人的一生。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儿童人格在早期形成(45岁),牢固且难与改变,但阿德勒强调了外在环境特别是父母的作用。 (1)溺爱(2)忽视3、出生顺序 对中间

15、儿童的评估最积极,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取得最高成就的人。五种心理位置: 长子: 唯我独尊,害怕竞争,自卑,责任心强 ;困难儿童占大多数比例。 中间: 竞争性的性格特征,立场上通常针对长子。成就动机很强。老么:权利欲望强,受纵容,独立性差,依赖,懒散,不会体贴人。独子:特征上与长子相似但更受宠爱,惯于受众人关注,对家人依赖性大。4、生活目标 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生活目标组成一个整体,促使人类作出行为不仅是过去的经验,更重要是人对未来的期望。 5、社会兴趣 含义:个人认同社会的目标,把自己的追求与社会发展方向统一起来。发展社会兴趣是个体自然缺陷的真正补偿 人们由共同参与活动与互相尊重而表达出社会兴趣,此时他们是往生命的光明面发展,而未具社会兴趣的人会变得沮丧,生活在黑暗面。 6、创造性自我理论的顶点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生活风格决定自己行为方式。强调人的意识,个体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决定自己的命运。反对弗洛伊德的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