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27018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二次练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 姓名_ 学号_密封线东灶港初中第二周二次练习卷 初 三 语 文 命题人:花玉娟(内容:第一至三单元、与朱元思书)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得分_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8分)精su ( ) 雄hn ( ) ch ( ) 笑 偏tn ( )2、下边两句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8分) 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反的孩子。 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该,明白之致。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 (18分) 晓战随金鼓, 。 ( 李白塞

2、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 ,单于夜遁逃 。( 卢纶塞下曲)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 (诗经 关雎)衣带渐宽终不悔, 。 ( 柳永凤栖梧)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 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B C D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综合下面资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用简洁的话加以表述。(3

3、分)材料一:有人人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材料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他们的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们反复思考、推敲,不断充实。材料三: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的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

4、奏的规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分) (一) 谈 读 书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

5、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经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打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

6、少了。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读些书,作文时就会从容不迫。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8、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3分)A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于自知。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 、读书破万卷,下

7、笔如有神。9、“那感受就像要开门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4分)“门”比喻: “钥匙”比喻 10、第三自然段的几个论据是根据什么顺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2分) 。11、关于读书的名言谚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例。(2分) (二)绿色之恋 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

8、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在这里

9、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嘹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砉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

10、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她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12第自然段中的“绿色的音符”在这里有何深意?请结合下文蝉鸣鸟叫分别从“绿色”和 “音符”两方面作回答。(4分)答: 13第自然段列举各种树叶有何作用?(3分)答: 14 (1)第自然段“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答: (2)第自然段有好几处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评析。(3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