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26114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复习纲要.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中考语文复习 主备人:唐莺 组员:季玉红、陈火兵、郑珍贵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八年级上一、七律 长征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首诗是表现红军长征英勇壮举的革命史诗。全诗用56个字,选取了典型的场景和事例,组成一组历史画卷: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体现了对“千山万水”的艺术概括,让后人见证了红军的历史跨越与历史功勋。2、品读赏析:首联是全诗的总纲,既是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高度概括,也领起以下六句的具体描写。“远征难”写出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间之长,牺牲之大,经历之艰。“万水千山”表明所走过的道路之难。“只等闲”表现出红军战士对

2、艰难困苦的藐视,他们把这一切看得很平常。“不怕”“等闲”既是对红军钢铁意志的充分肯定,也是全诗轻快豪迈、气度超凡的感情基调。颔联与上句“千山”相呼应。“五岭逶迤”连绵不断,“乌蒙磅礴”巍峨高大。“五岭”“乌蒙”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细浪”与“泥丸”,衬托出红军的形象高大,体现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3、“云崖”能否改为“悬崖”?“云崖”一方面表现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另一方面还表现了这些悬崖是高耸入云的,更能表现出红军战士度过金沙江的惊险与神奇,突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悬崖”只表现它的陡峭,不能表现它的“高耸”。二、长征组歌两首1、四渡赤水出奇兵重点歌颂

3、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运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横断山,路难行”突出红军战士行军的艰难。“战士双脚走天下”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敌人丢甲弃烟枪”形象地表现出敌人被打败的狼狈相,用敌人的丑态,反衬出红军的英勇无敌。2、过雪山草地中“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风雨侵衣”这些环境描写,一方面渲染 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的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严重;一方面突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操。“骨更硬”“志越坚”,再次突出红军“不怕难”的精神,进而突出了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三、老山界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

4、第一座大山。作者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红军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故事。2、文中对夜间宿营山上的天籁之音的描写:先是整体的描写,说是“不可捉摸的”,在运营具体的比喻进行描写。这样写,调动了读者听觉与视觉的感受,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也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中的“抢”,是否有损于红军形象?“抢”在这里指的是红军们抢时间,抓紧吃饭,以便继续行军,并不是贬义词。六、枣核1、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枚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之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海外华侨无法割舍的民族情感。2、巧

5、妙独到的构思:一是线索清晰。枣核既是课文的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浓浓乡情、饱含着深沉民族情感的感情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二是巧设悬念。课文一开始便写老朋友索要枣核却不表明用途的谜团,随着这个谜团的逐层揭开,让我们深切地感到老华侨的枣核情结,思乡心切。悬念的设置使文章起伏有致,增强了可读性与感染力。七、最后一课1、作者:都德(18401897年),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2、小说中的有关描写: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的方法,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6、“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将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写所见、所闻、所感。“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结合在一起刻画。所有这些,准确把握了小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3、重要句子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监狱比喻失去自由,任人宰割,被敌人占领的国土。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侵略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国土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的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无处不

7、在,无时不在地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激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是一个特写镜头。韩麦尔先生激动而又说不出来,内心的情感无法自抑,使出全身的力量与感情,最终熔铸成两个大字。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成为了一名真心的爱国志士。八、始终眷恋着祖国1、课文节选的是继续抢学生无限热爱祖国的部分,文题点明了文章中心。2、课文的结构特点:注意前后照应。开头花许多的笔墨写钱学森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为了和美国海军次长的话照应,而海军次长的话又和美国当局对钱学森回国的阻挠相照应。此外,课文第五节中钱学森对祖国和请人的思念与

8、第十四节在情感上相照应。3、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4、文中直接引用美国海军次长的话,这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过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如果改为客观叙述就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十一、背影1、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

9、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其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2、本文以白描的文字,通过续写父亲的背影充分表达了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情感。3、以“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背影”既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一写“背影”,回念旧事,直抒胸臆,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深,笔触主题;三写“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加深印象;四写“背影”

10、,追忆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应。4、文章三次写流泪的作用:第一次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由落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伤情的悲哀。这次掉泪,引出父亲在文中为数不多的主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第二次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蹒跚跨国铁道的背影时落泪了。这次掉泪情不自禁,是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这次掉泪,因为是在车站,又是在临别之前,特定的情况决定了作者的举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11、。”这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要身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也怕别人看见了不仅让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会给父亲带来难堪。第三次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些伤感之词时,我再一次含泪了。这一次闪出“泪光”,应是别父两年多的现在,即执笔为文的时候,想象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不禁黯然长叹。这种在“泪光”中再现的“背影”,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能长久震撼读者的心灵。十二、甜甜的泥土这篇小小说写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安排了一个诗化的结尾。奶糖融化变为甜甜的泥土,奶糖又凝聚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心,老师对学生的爱惜之心,同学们的友爱之心以及好心人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暗示了人类的至爱亲情就犹如大地一般宽广、厚

12、实,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十四、我的母亲课文与背影一样是回忆性叙事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本文则是选取了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第一个是元宵夜母亲背“我”看灯,表现母亲的慈爱;第二个记叙的是母亲给妹仔讲故事时,往往为故事中妇女的遭遇而流泪,表现了母亲的善良;第三个是母亲忍着心痛陪“我”背书,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与期待;第四个写的是母亲在炎热的夏夜为“我”做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辛苦。全文感情色彩浓烈而又深沉,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痛惜与怀念之情,这种感情贯穿全文,具体可感。十五、父母的心作者:川端康成(18991972年),日本现代文学大

13、师。他因雪国一书“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十八、阿里山纪行这是一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美如画的特点幽深、宁静、清凉、神奇,体现了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二十一、苏州园林1、作者:叶圣陶(18941988年),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

14、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作者在创作短篇小说方面造诣甚深,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作者还出版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作品。2、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一篇序言。文章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十二、都市精灵1、“精灵”原指鬼怪,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以此为题,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2、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有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与如今只有两只老鸹的寂寞惨淡的景象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都

15、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环境质量。二十三、幽径悲剧1、作者:季羡林(19112009年),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2、“幽径悲剧”的悲剧性具体表现在幽径中一棵古藤萝被“毁于愚氓之手”,这种愚氓灭美的现实,十分发人深省,从中表达出作者的愤怒与谴责。文章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3、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幽径之美的用意:为了烘托幽径藤萝之美,以幽径浓烈勃发的生机烘托出幽径藤萝的不平常,为下文揭示藤萝悲剧做铺垫。4、文章结尾的含义:文末,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了“我”为古藤萝伤心的原因。在这里,作者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便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且将“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明“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矢志不渝的决心。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关键句理解:“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这段话揭示了人类目前思想上的困惑:一方面认识到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害;一方面,又享受着物质文明所带来的成果,并且这种享受的欲望日渐膨胀。人类要想摆脱目前的困惑,就必须重新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