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泛舟海上.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25947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日泛舟海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夏日泛舟海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夏日泛舟海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夏日泛舟海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夏日泛舟海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日泛舟海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日泛舟海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教材:花城版小学第十一册第二课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以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主体的主线,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体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花城版)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歌曲共有六句组成,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旋律以模进

2、的方式进行,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第五、六句旋律上扬,充满活力。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课堂反应的被动,因此我备课时的主要原则是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又能达成教学目标。在教授本课时,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律动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模进”这一知识,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竖笛辅助识谱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并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语调、即时的评价和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教学目标:1、理

3、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2、能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或与同学合作表现等方式,富有激情地演唱这首歌。3、能听辨出旋律进行中乐句的重复和模进的特点,并能用模进手法编写短句。教学重点:(1)在欣赏与学唱中初步掌握乐句的重复、模进等创作手法。(2)引入竖笛辅助识谱教学难点: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采用 这一节奏型)二、感受音乐1、节奏律动: Ta Ta Ta TiTi Ta 教师:“请大家随着老师来做一做律动。”(跺脚、拍手等)2、播放夏日泛舟海上的音乐,用上面节奏随音乐律动。3、教师提问:“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4、学生回答:【设计意图:1、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感受夏日泛舟海上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2、关注音乐旋律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拍手和跺脚的音响效果增加音乐的欢乐气氛。3、将节奏融入律动表演中,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三、学唱歌曲(一)揭示歌名1、教师:“听听这首歌,歌词唱了什么内容?”学生:“”2、教师:“这首歌的歌名就是夏日泛舟海上。它的作者是意大利伟大作曲家-威尔第,他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夏日泛舟海上是取自于歌剧弄臣中著名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而成的。因为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所以被改编成这首中文歌曲。”(简介

5、歌曲,介绍威尔第。)3、随音乐学唱一次歌曲。(二)让学生初步了解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手法。1、教师拍击出示节奏“ ”学生进行模仿。可以做拍肩、拍腿、拍手、叉腰等身体语言。2、教师用上面的节奏编唱,学生在另一高度上模唱。3、简介“模进”,请一学生创作原型,另一学生进行音乐模进。【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律动、模仿、创编等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模进”这一知识,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三)竖笛吹奏旋律,感受新歌的旋律走向1、学生用竖笛吹奏夏日泛舟海上旋律。并找出旋律中哪些用了“模进”。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二乐句的旋律线。边画边说:“我用线条来表现这首歌的旋律路线,你们也来试

6、试。”3、第三、四句请学生边唱边用手画出旋律线4、第五、六乐句请一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板书。5、师生边唱边画出旋律线,感受音的高低,巩固音高概念,把握音准。【设计意图: 引入竖笛辅助识谱,吹奏旋律,感受新歌的旋律走向。感受音乐的重复与模进,体验歌曲音乐特点。】(四)演唱歌词。1、随范唱听一遍歌曲,感受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师在听录音时边提示学生随音乐做律动)2、学生:“表现了小船在海上来回的游荡,也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3、教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4、那么同学们用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3

7、)学生:讨论。找同学拍一拍。(4)教师:拍这条节奏要注意什么?(5)学生:三连音,三连音唱的要均等。(6)共同处理难点。(7)完整地演唱一次。(师生边唱边律动)【设计意图: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听赏、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实践体验中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语调,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四:拓展练习1、引入竖笛伴奏:两小节吹奏一个伴奏音符,吹强拍音符。2、声势律动: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 bongbong 二组: 0 0 0 qi qi0 qi qi 三组:演唱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

8、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收获,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五、小结评价,结束本课。教学反思:1、夏日泛舟海上一课,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和学习方法,以及即兴创作和综合表演,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体验的教学目的。2、 的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上课伊始就把歌曲的节奏提炼出来,通过有节奏的师生问好、律动等一系列活动,把节奏练习嵌入其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节奏,掌握歌曲的节奏型。3、在教学中能注重用亲切的语调,能更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即时的评价和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4、教学中的遗憾:在歌曲演唱声音的指导中,通过指挥手势帮助学生虽然有效但巩固的还不够;在引入竖笛识谱这一环节还不能够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进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