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j69011jgxz.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25934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xj69011jgxz.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pxj69011jgxz.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pxj69011jgxz.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pxj69011jgxz.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pxj69011jgxz.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xj69011jgxz.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xj69011jgxz.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单元设计“计划一个教学单元如同设计一堂课,只是范围稍广一些罢了。单元计划关注的不是简单的一堂课,而是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课”(David AWelton,2004)。与直接传统的按照教材内容顺序进行的课堂教案相比,通过教学单元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信念和态度,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相对于课堂教案,教学单元设计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思考,而非微观层面,更侧重与教学思路的整理,而非具体实施步骤的设计。一、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的的确定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很重要,是影响教师应该选用什么教学材料、采用什么教学策略、使用什么评价方式的核心因素。1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不同时间跨

2、度对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表述,例如,说任何一个教师都能达到“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预期成果。如使学生“理解西半球的地理状况”,可能是一个学习单元能达到的教学目标(David AWelton,2004)。对教学目标的表述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长短。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示例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学科目标 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描述非常一般)课程目标 (高中阶段目标)

3、了解地理宇宙的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环境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学会搜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开成地理审美情趣。(描述一般)单元目标 (生活与天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天气要素,能阅读或收看媒体中的天气图表,描述当地天气主要特征,有预防极端天气的意识。(描述明确)课堂目标 给出某日“新闻晨报”,学生能运用天气图例阅读“晨报气象”,能准确描述指定城市的当天的天气状况。(描述非常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应该采取的总体方向,对其描述应该包括:教学内容(如,天气要素,天气图表,天气类型);应用环境(如,日常生活);学习水平(如,熟悉、阅读、知道)

4、。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来自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应用环境;学生特征。2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上海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2004)。(1)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的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观察、记忆为主,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地理事实性知识;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指“它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这样?”的知识,即地理原理性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地理策略性知识,是指“怎么样学?”

5、的知识,是引导学生解决“学会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包括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陈澄,樊杰,2002)(2)方法与过程,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陈澄,樊杰,200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包括全球意识,环境伦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地理求知与创新的欲望,地理辩证思想,地理爱国情操,人文地理情愫,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尊重异域文化,国际合与交往,地理审美情趣等。(陈澄,樊杰,2002)“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在学完后学生能“知道什么”,例如,

6、学习完“生活与天气”相关内容后,学生应该知识描述天气主要要素是气温、降水、风力与风向。“方法与过程”类教学目标,在学完后学生能“应用所知识”,例如,学习完“生活与天气”相关内容后,学生应该能阅读日常媒体中的天气图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完后学生应具备相应的“态度和辨别力”,例如,学习完“生活与天气”相关内容后,学生应该意识到极端天气给人类所带来的影响。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有利于教师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二、设计单元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旨在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日常教学及日常活动。教学策略不可能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或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大

7、多数教师都把各种教学技巧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混合策略”(David AWelton,2004)。一个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顺序安排、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迁移设计。1教学材料设计。对于教学来说,获得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维持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最初获取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也许是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或者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因此,在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来达到相应教学目标是,教师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教课书所描述的,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例如,在“生活与天气”这一单元教学中,针对“熟悉天气要素”这一教学目标,可以使用学生很熟悉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录像、报纸天气预报”

8、作为教学材料,或者直接调用“国家气象台网站或上海市气象台网站”的相关网页作为教学材料。在进行教学材料设计时要考虑:教学材料是否是学生感兴趣或学生所熟悉;教学材料是否符合相应的教学目标;是否具备方便获取、呈现相关教学材料的条件。编排开发单元内容-教材的二次开发编排开发单元教学内容的过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特征、教学条件、教学目标等的判断,溶入个人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重新解读的过程,即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教师不再是教材开发专家的“传声筒”。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按什么顺序组织教学,如何划分教学单元,使用什么教学材料,教师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而按步就班地开展教学。编排开发单元内容的主要形式:教

9、材章节内容的重新组合;拓展教材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的学科知识;溶入乡土地理。2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它往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组织能力。一般来说,对于地理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归为如下几类:教师讲授 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述”和“解释”,似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会涉及到这种教学活动,尽管有时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比较适用于对学生来说一无所知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适当的讲述和解释是必要的。小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对问题了解的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讨论、交流过程中,分享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学生可以不断的深化甚至否定自己原有

10、的观点、立场。对于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有密切关系,又比较熟悉,并且有一定的了解、体验的地理事象,容易引起学生发表想法。地理调查 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使用分析结果的能力,促(地理探究) 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会与不同背景、不同性别的人员协调配合、进行合作的能力。模拟演示 对一些在时间尺度过上过大或过小而不易观察的地理事象演变过程,或者对一些在空间尺度上过大或过小而不易观察的地理事象,以及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象的原理、规律、演变过程,通过模拟演示,能增强直观效果。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可用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社会意识,帮助他(她)们体验穿别人鞋子走路的感

11、觉,亦体验一下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会是什么样子”(David AWelton,2004)。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并做出决策,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地理实验 应用一些简便易行的地理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验、观察相关的地理事象的变化过程。地理观测 地理观测活动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地理“地理技能”、“方法与过程”的重要途径。地理观测通常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地理写作 地理写作活动就是由地理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或游记。可以调动学生深入学习地理、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促使他(她)们细心观察地理事象的本质与规律,锻炼地理思维能力和

12、研究能力(陈澄,1999)。对于一个教学单元来说,通常会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至于教学过程中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通常因教师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需要考虑:学生特征;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最好的教学活动是最可行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最完美的教学活动。3教学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主要处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因为新的教学内容的展开,通常需要先前教学内容的支持。例如,“生活与天气”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从属层次与主要教学活动顺序安排的关系如图三。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预防极端天气的意识 小组讨论描述当地天气主要类型 地理调查阅读媒体

13、中的天气图表 角色扮演熟悉主要天气要素 教师讲授图三 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顺序关系示意图4教学环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生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何克抗,2005),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只是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营造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支持相应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同一教学活动,在不同的条件下,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设计,在进行教学环境设计时,教师可以重点考虑: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信息技

14、术能力;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应用信息技能的能力。教学环境设计方案是开发课堂教学支持环境的“蓝图”。设计单元教学策略示例“生活与天气”单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材料设计材料一:电视天气预报录像片段,晨报或其它报纸天气预报版面,作为单元教学的起始活动材料,引出电视、报纸等日常媒体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要素及相应的天气符号;材料二:“气温、降水、风向与风速”三个主要天气要素观测过程的说明材料,促进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过程;材料三:2004年上海市有关“气温、降水、风向与风速”的天气数据,媒体对当地极端天气相关报道的录像或报纸。材料四:地理课本(上海)专题12(台风、寒潮)中非原理性的内

15、容。材料五:一张天气预报图,作为单元教学结束后综合训练。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教师讲授活动,教师呈现“电视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晨报或其它报纸天气预报版面”,作为单元教学的开展。教师讲解判读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步骤,小结日常天气预报的“主要天气要素:气温、风向与向速、云量、降水”。活动二:模拟演示活动,教师演示天气观测的仪器设备及主要过程。活动三:地理调查活动,分小组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读2004年中,台风、寒潮两种极端天气的相关报道,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季节、造成的损失,应当采取的防范、自救措施,并制成PPT演示文稿。活动四:地理探究活动,学生利用Microsoft Excel 或Microsoft Word工具,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据,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统计分析四个月的天气数据,制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并经小组讨论总结出相应月份的天气特征。教学顺利安排本教学单元可以分为二个教学课时,包括一个学生课外活动。其呈现顺序为: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