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24768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广西北流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2、并交回。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 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A甲的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图一定为图线bC乙的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图一定为图线a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3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3、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原来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A16B35C45D555下列物品中质量最接近1kg的物体是()A一只乒乓球B一只钢笔C一升自来水D一辆自行车6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

4、07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ABCD8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凸透镜起会聚作用时成的是实像,起发散作用时成的是虚像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9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为反射角B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沿顺时针转动C=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10自行车轮胎在充气时,轮胎内气体的密

5、度和质量的变化是A质量和密度都不变B质量和密度都变小C质量和密度都增大D质量变大密度变小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12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0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为75C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光线将会靠近法线折射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表示正在进行的是_冲程,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

6、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变小,温度降低,密度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15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部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升华,此过程需要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得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16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是因为闹钟在_,用抽气机将其中的空气慢慢抽出的过程中,声音逐渐消失,这说明_。我们能够听到老师

7、的讲课声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三、实验题17(8分)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测量过程如下: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1.8g;取适量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砝码质量及游码对应的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g;然后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帮小明同学计算出牛奶的密度是_g/cm3,用以上方法测出的牛奶的密度比真实值_(填“偏大”或“偏小”)。(3

8、)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减少实验误差,测量过程的顺序应调整为_。18(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为检测学校附近某条河的水质,测量了河水的密度。取样后,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步骤(1)用己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1所示;(3)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处理在下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烧杯的质量 / g烧杯与河水的质量 / g河水的质量 m /g河水的体积/ cm3河水的密度 / (g cm3)30_实验评估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河水密度比实际值_(选

9、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_。19(8分)小利和小华合作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两次测量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_。(2)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vAB=_m/s。(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4)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他们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

10、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作出S点的像的位置S。(保留作图痕迹)21(8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MN中物体AB的像AB。(_)五、计算题22(10分)中国和谐号火车飞速发展,其最高速度可达250km/h。(1)广州东站到深圳的距离有150km,火车如果以其最高速度行驶,那么最快多少分钟可以从广州东到达深圳;(2)小明乘坐某次列车从广州去深圳,列出运动23分钟后到达东莞站,停靠了2分钟,然后又行驶了20分钟到达了深圳,那么,这列火车从广州到深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3(12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

11、显示为10时4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详解】由图象知道,经过5s的运动a的路程为,b的路程为,c的路程为,所以,根据题意知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a和b的距离大于2m,a和c的距离大于2m,b和c的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a、c,综上所述,甲一定是a,不能是b、c。故选A。2、B【详解】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正确;C市区内 “禁鸣喇叭

12、”,这是为了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种类没有关系,所以,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3、C【详解】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叙述正确;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叙述正确;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叙述错误;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叙述正确;4、D【详解】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现在的入射角为:90=

13、45,则原来的入射角是:4510=35,原来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9035=55。故选D。5、C【详解】A一只乒乓球质量接近几克,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只钢笔质量接近几十克,故B不符合题意;C一升自来水质量接近1kg,故C符合题意;D一辆自行车质量接近十几k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分析】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摄氏温度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详解】A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故A错误;B体温计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左右,则

14、体温是36.8属于正常体温,故C正确;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故选C。7、B【详解】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符合这个特点的透镜是B,故B符合题意8、D【详解】A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人的大小还是不变,所成的像大小也是不变,A错误;B凸透镜只会起会聚作用,不会起发散作用,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会聚作用,B错误;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将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将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C错误;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是凸透镜,D正确。9、B【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增大过程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