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24505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业有限公司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目 录- 1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基本情况- 1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3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4 -1.4综合评价- 5 -1.5结论- 6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6 -2.1产业政策背景- 6 -2.2产品市场背景- 7 -2.3项目区社会经济背景- 8 -2.4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14 -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8 -3.1建设地点选择- 18 -3.2建设条件- 18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0 -4.1市场分析- 20 -4.2营销策略、方式、模式- 23 -4.3市场风险分析- 23 -

2、第五章 建设方案- 24 -5.1基地建设方案- 24 -5.1土建方案- 25 -5.2设备方案- 26 -5.3技术方案- 27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27 -6.1 环境影响- 27 -6.2节能减排- 29 -6.3节能措施- 32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33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3 -7.2劳动定员- 34 -7.3管理措施- 34 -7.4技术培训- 35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5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7 -8.1 投资估算依据- 37 -8.2投资估算- 38 -8.3资金筹措- 40 -第九章 财务评价- 40 -9.1

3、财务评价依据- 40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41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1 -9.4财务效益分析- 42 -9.5不确定性分析- 42 -9.6财务评价结论- 43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43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3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44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 44 -11.1结论- 44 -11.2建议- 45 -附表:1、优质绿茶单位产品(公斤)生产成本估算表 2、普通绿茶单位产品(公斤)生产成本估算表 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基本情况1.1.1项

4、目名称项目名称:湖北省XX县XX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1.1.2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改扩建1.1.3建设地点建设地点:XX县XX乡北佳坪1.1.4产品方案及规模年生产优质绿茶100吨,其中:1、 中档绿茶10吨(1万公斤),条装,每公斤4条,320元/公斤。2、 普通绿茶90吨(9万公斤),袋装,每公斤4袋,100元/公斤。1.1.5建设内容(一)基地建设:按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优化基地5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二)土建工程1、生产车间:600平方米;2、产成品仓库:200平方米;3、原材料仓库:200平方米;4、办公用房:200平方米;5、生活用

5、房:100平方米;6、道路:200平方米;7、绿化:500平方米。(三)设备引进:规 格 型 号 生 产 单 位单位数量FP-50热风炉(带烟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电炒锅组浙江上洋机械台53.0翻板烘干机(电)浙江上洋机械套125铜揉捻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FSZ40/13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米4FSP40/2.0D 斜平输机浙江上洋机械米86CHF 10m烘干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6CSF100热风杀青机浙江上洋机械套1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 冷却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6CSF80热风杀青机浙江上洋机械套1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 冷却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不锈钢平台浙江上洋机械m100 (四)加工工艺:加

6、工工艺选择绿茶烘青技术,主要工艺流程为:鲜叶验收-鲜叶摊放-电热源杀青-冷却回潮-揉捻-烘干冷却-包装入库。1.1.6建设期限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1.7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一)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836万元,其中: 1、建设投资326万元, 2、流动资金500万元。(二) 资金来源:1、企业自筹536万元,2、农户集资150万元,3、申请财政科技扶持资金150万元。1.1.8项目效益指标销售收入:1220万元,销售税收:166.5万元,企业利润:208万元,投资利润率:24.8%,内部收益率:12.6,财务净现值(i=10%):347万元,动态投资回

7、收期4.1年。带动农户:3000户直接增加茶叶收入:600万元。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企业概况。湖北省XX县XX茶业有限公司是2004年由原XX县绿林茶场改制后,重新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东三位,注册资本508万元。公司占地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资产2156万元。名优茶加工机械200余台套,茶叶专用冷藏库800立方米,全面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机械化和清洁化。企业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目的”的办厂方针。生产的“XX”绿茶先后获得30余次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首届“国饮杯

8、”全国评比中获特等奖。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双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湖北茶业十强企业,与农户联办的5000亩茶园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在北京、武汉、沙市、长沙、恩施等大中城市设有直销门市部,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2、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总资产达21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34万元,流动资产1222万元,所有者权益 1150万元,负债总额1006万元,资产负债率47%。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实现利润220万元。3、企业法人代表:XXX,49岁,大专学历,农艺师,是恩

9、施州茶叶“十大”企业家,湖北省“十佳”茶叶企业家,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自1994年创办企业以来,无银行欠资记录,无其他专项周转金欠资记录。1.3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补助资金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财办建201079号);2、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农业部2003年;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4、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10、6、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XX县特色产业规划2009-2013;8、政府发布的有关统计资料和相关资料。1.4综合评价 1、项目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名优茶产量10万公斤,正常年份可实现销售收入1220万元,为国增税166.5万元,年税后利润为208万元,其投资利润率24.8%,税后内部收益率12.6,大于设计的基准贴现率10%,税后财务净现值(i=10%)347万元,大于0,在财务指标上是可以接受的,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4.1年。2、项目社会效益较好:本项目的实施,能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3000户茶农增加现金收入600万元,户平增收2000元以上

11、,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进程。3、项目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对示范基地实行有机栽培,减少农业资源污染,改变土壤结构,降低氨氮、重金属排放,对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导向意义。1.5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方案合理,工艺技术可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产业政策背景 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中明确,武陵地区是茶叶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高

12、区域产品的认知度”。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XX列为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之首(XX、五峰、恩施、宣恩、英山、保康、竹溪、竹山、谷城、通城等10个县市),提出“通过提高加工质量和名优茶的比重,使茶叶生产增效30%以上;通过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工等深度开发,形成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以茶叶、蔬菜、林业、烟叶、畜牧为重点,按照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加速建设绿色产业集群。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建设生态有机茶园;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茶精粉、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茶产品附

13、加值”。2.2产品市场背景1、 企业品牌背景。企业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目的”的办厂方针。生产的“XX”绿茶先后获得30余次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首届“国饮杯”全国评比中获特等奖。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双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湖北茶业十强企业,与农户联办的5000亩茶园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并且北京、武汉、上海、长沙及荆州、恩施等大中城市设有直销门市部和经营连锁店近40家,已建成了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其产品质

14、量稳定可靠,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XX牌XX茶”不仅得到了国家、省、州级专家的一致好评,而且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年年供不应求。 2、消费取向背景。茶叶消费依据不同地区的饮用习惯而不同,但主要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目前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名优茶的价格高于一般茶叶50%以上。近年来,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名优茶又高出50%以上。我国茶叶因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均价低于印度茶价40%,低于斯里兰卡茶价60%,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随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进口国各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今后将更加重视无公害生产,建立优良的茶叶生产生态环境和严格的无污染加工流程,走绿色繁荣之路。2.3项目区社会经济背景1、经济概况。“十一五”以来,XX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县优势资源,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开放促开发,着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建设、民生保障建设,县域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1)经济结构。2010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24.8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平均增长9.2%;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