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24436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胸无点墨 岂能下笔成文一、做个有心之人,用发现补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习作亦是如此,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掌握第一手的习作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从学习观察方法,到找到观察角度,从而抓住观察的焦点,到透析观察的现象,都需要我们身体力行,用心去实践,在观察实践中获得真知和感受。学过童话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感受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他们可以在与伙伴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记录幸福,描述自己快乐的心情,这是不错的素材。领略过老舍笔下栩栩如生的猫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

2、边的小动物,或虫或鱼,或禽,注意它们一举一动,从生活习性到性格脾气,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都可以成为笔下的好材料。“生活皆学问,留心方可得。”只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他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许多习作的素材,胸中就不会无墨了。二、做个好读之人,用阅读添墨著名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习作,我们应该把眼光放更远些,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内容,更要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作文选中大多是与学生年龄相仿的优秀学生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优美的句子、段落可供积累。

3、还有一些学生感兴趣能读懂的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这样积累下来的词语、句子也就不少了。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背诵古诗、诵读佳句美文,积累成语俗语、格言名言歇后语的好习惯。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勤读课内外书本,又何愁丰富不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呢?三、从孤立走向合作,做个实践者在学生的相互交往中积累语言。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也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里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再抽空做好记录,如一位同学就曾经拿着一张纸条,向我请教,他刚刚听到的一句谚语,应作如何解释,我解释给他听懂后,他在进行

4、习作时,就马上恰当地运用到了这句谚语。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好词佳句,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使记录的词语、句子,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宝藏,随用随取。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许多同学习作喜欢“孤军奋战”,随便翻翻作文选,随意浏览优秀例文,便参考着写习作。其实,这样练习写作的方法是偏离习作要求的。习作,只有丰富了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当你为一个人呆着找不着生活素材时,你可以打开生活

5、的窗户,和同学、朋友、长辈参加社会实践,参加联欢活动,参加知识竞赛,参加游戏比赛等,你会发现自己在与他人合作中产生了情感的交流,在一种特别的氛围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合作交流中,人物、情景、场面、故事、童心、童趣交织在一起,有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有祖国的灿烂文明,有跋山涉水时的情感体验,有同学互助合作时的真情流露,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的素材。如:你和同学一起共同完成了科技小实验,有实验步骤的条理分析,有实验的结果触手可及,有实验的艰辛记忆犹新,又何愁写不出习作一次有意义的、成功需要努力?写好一篇习作,你还可请你的同学、老师帮你一起修改,在合作中获得知识。千万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习作,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做生活的参与者,与他人合作,让实践后的欢乐与所得从笔端涓涓流淌与别人共享。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也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再抽空做好记录,如一位同学就曾经拿着一张纸条,向我请教,他刚刚听到的一句谚语,应作如何解释,我解释给他听懂后,他在进行习作时,就马上恰当地运用到了这句谚语。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不停。”的确,一切习作源自生活,相信只要孩子牢牢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定能让胸中之墨汩汩而流,一定会写出好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