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24274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中外教育名言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

2、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沛西能 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5.

3、学校教育的产生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 夏是萌芽 商正式建立 周政教合一(学在官府)3.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4. 奴隶社会:以礼乐为首的六艺教育5.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四书指的是孟子大学和;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6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的非独立性 教育的原始性 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4、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 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 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 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教

5、育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阶级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 朱熹四书集注 韩愈师说 2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期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科独立的标志洛克-教育漫画 提出绅士教育理论体

6、系康德首次把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1803年出版 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现代教育学之父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狄二泰 斯普朗格重点:20世纪主要教育理论(1):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法(2):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为6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4):一般发展理论赞可夫教育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5):最优化理论-8班司机(6):范例教学德国 瓦跟舍因、克

7、拉夫(7):陶行知:生活教育 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4 教育学科的特点: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 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积淀扎实点教育学理论应用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即指身心发展2.个体身心发

8、展的动因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代表人物:孟子 柏拉图 弗洛依德(性本能) 外铄论:人的发展是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刺激和要求和学校教育代表人物:荀子 洛克 华生多因素作用论: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的作用代表人物:创始人:高尔登。 美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董仲舒性三品4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养育论)认为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其决定的作用代表人物:洛克的“教育万能论” 白板说 教育漫画 华生“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baby 你懂的。5:二因素论

9、施太论 相加说 吴伟试 相乘说6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在时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事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7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 方向。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8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重点背诵)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

10、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期9辩证看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10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决定性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1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不能拔苗组长) 阶段性(不能一刀切) 不平衡性(关键期和最佳期) 差异性 1经济 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

11、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 完善和发展3.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 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

12、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 选择 融合 创新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母的,这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1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

13、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 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第一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第三 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就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点预期效果,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对整个教育目的起指导作用2 教育目的体系: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学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3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 选择作用 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1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两者关系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

14、人的发展而非社会的需要制订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人的发展,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只不过前者需要后者表现出来3:人生来具有健全点嗯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发簪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会性挥发程度来衡量的人既要社会化,又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和必然个性化卢梭 帕克 艾伦凯孔德 那伽尔普 凯兴斯泰2:其他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与科学主义(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关注现实生活)形式教育论(能力的训练)和实质教育论(没有什么比数学更利于培养推理能力)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无目的论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 才智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4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