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2382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驻足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小学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古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好处有多么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年前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至人的工作学习

2、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的阅读、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培养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这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原理曾

3、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效应”。如教师从只讲一半的故事入手,最终让学生自己去借阅有关书籍,从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阅读活动。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前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在课前饭后向一部

4、分同学以讲故事等的形式进行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期待,使他们不自觉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最终学生们会自己主动的去阅读相关书籍,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的目的。、树立阅读榜样,介绍阅读经验。可以组织部分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在班集体中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树立榜样,促使大部分同学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吸引同学们加入到活动中来。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走近大师”、“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等的阅读活动。总之要让学生首先读起来,然后再在阅读中自己体验阅读的乐趣。二、阐述阅读意义,激发阅读欲望。教师向学生详细阐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在于并不

5、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在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培养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来讲,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足以推动他产生强大的阅读欲望。学生的求知欲又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又应当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有些学生好胜心强,就可以找一些他所不了解的难度较大的知识来考一考他,难倒他,同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最后再悄悄地告诉他可以去阅读哪些书籍。这样一来,完全可以调动他的好胜心,并将这种好胜心转化为积极阅读的动力。有些学生比较好动,不爱读书,一看到汉字就头晕。就可以推荐一些漫画书、小人书之类的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有趣”的书籍,让他们首先接近书籍,亲近书籍,再

6、来阅读其他纯文字类书籍,慢慢地把他们对书籍敬而远之的心态调整过来。有些学生很内向,不爱读书,就爱看电视。面对这些学生,就应当和家长取得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同时,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些群体性读书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加入到群体活动中来。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锻炼阅读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学生的意志是可以得到锻炼并提高的,首先需要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具有积极的认识。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深远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和领会,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望和积极锻炼自己意志的有意注意,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保持持久的阅

7、读动力,小学高段学生更是如此。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8、,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

9、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0、”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恰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

11、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有涵养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