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23626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防治.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至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 xx至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隐患防治 一、公司OA网赵总工程师关于人工挖孔桩的方面意思学习;同志们,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置方案。在处理过的问题当中,真正谈的上有点技术难点的问题还真不多,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某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沿波纹管走向的不明原因裂缝,后来经多方分析,属于设计配筋不足导致;另外一次是某桥张拉后出现底板崩裂,经查是因为设计未设置防崩钢筋导致,这两次发生的问题都和我们施工没有关系。 但经常处理的问题是桩基出现夹泥和断桩,立柱和其他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者漏筋,曾经处理过一次某桥防崩钢筋与设计数

2、量相比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有过用小直径波纹管代替大直径波纹管的问题,归结起来,真正谈的上属于我们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还真不多(防崩钢筋缺少问题算是一个吧)。 除过桩基础是不可见工程,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又很多,无论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浇注的桩不会发生问题外,其他问题,尤其是钢筋保护层问题等,都与我们过程控制不严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有关,墩身漏筋和梁底漏筋后,尽管面积不大,但处置起来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工程界还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良方,一旦发生,就必须全墩身、全梁底甚至全桥处理(因为要保持颜色一致),费用昂贵,而且质监站还不认可。所以,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不要发生类似问题

3、。 下面我就谈谈桩基础的问题。1、成孔:由于成孔受地质情况限制,往往成孔的手段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多,有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但这对我们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肯投入,在技术上也都能解决,比如下全护桶、使用高性能泥浆穿过不良地质层(流沙层或者软塑层,或者上软下硬层),但问题是我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即使我们加大投入,到了分包队伍这一层,也会大打折扣),往往下不了这么大投入的决心,因此就带来了问题,成孔过程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包括坍孔和缩径(流沙层和软塑层),遇到软硬互层时还会会发生偏孔现象,如果遇到上软下硬层尤其遇到下层为基岩的情况(基岩表面不平整),问题就更加复杂。下全

4、护桶是迫不得已,而且在桩基础很深的情况下很难实施,除非是重大的品牌桥梁(比如像苏通桥,就是用全护桶穿过软弱层的),一般桥梁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采用高性能泥浆,作为承包商,对我们来说,这类投入是可行的,但要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坍孔就会发生。有的由经验的分包方是不会在这里偷料的,但也有经验不足的,这就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多做工作。遇到底部是基岩的情况,往往表面是不平顺的,或者是已经发生了偏孔而又进行了浇注,浇注过程中不幸又发生了断桩,或坍孔需要处置的问题桩,往往采用冲击锤处置,到了岩石界面或者混凝土界面,如果不处置就会发生偏孔甚至卡钻问题,怎样处置呢?没有好办法,就是只有先打下去(

5、比如50cm),再用片石回填(至少80cm),如此反复,直至锤头全部进入全断面都是基岩后正常冲击,如果是后者,则必须使新的钻孔彻底摆脱原偏孔桩才能正常钻进。2、清孔:对嵌岩桩来说尤为重要,但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又非常困难,除非是地质情况好采用反循环清孔,否则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如果差的很大,比如比规范要求高出0.2以上,在混凝土浇注时往往会出现夹泥现象(因为泥浆沉淀导致),这种现象在如今采用预埋声测管的检验方式中,是过不了关的。如果比规范要求高出在0.1左右,采取的方式,就是在浇筑前采取二次清空的方式,使已经沉淀的泥浆重新悬浮在泥浆当中,在浇筑时再确保导管有一定的埋深(比如不小于3m

6、),这样就会避免夹泥现象的发生。3、断桩问题:导致断桩的原因很多,但经常可见的原因有:(1)、浇注过程中孔壁坍孔(明显的较大坍孔逼迫中断浇注,小范围的坍孔误以为是混凝土上升,导管拆除过多导致断桩)。处置措施:中断浇注,用片石回填后重新成孔;(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出现卡管;预防措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有经验的同志必须在现场目测是否可行;拌合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3)、混凝土拌合或运输过程出现问题,导致浇注中间停留时间较长;(4)、控制不严,导致导管埋深太深,导管拔不出来等。处置措施:根据已经浇注的混凝土多少和地质情况确定处置措施,首盘出现问题的(或者浇注不是很多的,深长桩不超过1/3桩长的

7、),一般是中止浇注,提出钢筋笼,清理已经浇注的混凝土,重新浇注;如果超出了上述范围,为了将来处置时钢筋不会影响孔壁稳定起见,应拔出导管,重新下导管,且使导管插入已浇注混凝土表面至少2m以上,抽出导管内泥浆后重新浇注,这样做可能会是完整桩(导管内泥浆抽的比较彻底,而且导管确实插入到已浇注混凝土内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断桩,断桩时只有重新成孔或采取其他设计及业主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扁担桩);如果距离孔口较近而且地质情况良好,可以停止浇注,采用下护桶抽干泥浆人工清除松散混凝土后重新浇注,如同接柱。根据桩的实际情况,也有采取其他处置方式的,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4、人工挖孔:近年来,人工挖孔桩在浇筑时也

8、会发生问题,而且频率还不小,主要原因是孔壁或孔底渗水量较大,难以彻底清除,采用俗称干灌的方式(学术上称为在空气中浇注)浇注时,往往会出现底部松散现象,导致桩基础为不合格桩,也有在桩身中部位置出现断桩的,多为干灌时混凝土离析或振捣不适当(露振或过振)造成。目前情况下,如果要采用干灌方式,要确实保证孔底无水或无渗水现象时可以采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清水水下灌注的方式,也有采用水下灌注方式而不加水的情况的。但清水灌注(自然的渗水或人为加水)容易发生导管进水现象,原因是人为疏忽导管接头连接所致。清水灌注时人为加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如果采取不加水方式浇注,在桩的下半部(6m以下)应问题不大,依

9、靠混凝土自重也可使混凝土密实,但到了顶部,则应清除混凝土表面水或水泥浆,采用人工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密实。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采取不加水而采用水下灌注方式的桩基础施工方式,规范上没有明文规定是行还是不行,需要和业主及监理沟通,根据我公司个别项目的试验,这种方式浇注的(人工挖孔采取水下灌注方式而不人为加水)桩基础完整性很好。 除过桩基础经常发生问题外,目前较多出现的问题还有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外观导致的损失,在我公司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值得我们加以探讨。这些问题下次再谈。二、人工挖孔特点与适用条件1、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

10、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2、人工挖孔桩虽具备很多优点,但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不是所有地质条件及设计桩基都适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3、在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必须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看清桩基地质条件。符合人工挖孔桩条件一般为:地质情况良好,无流沙、无丰富地下水,桩长不宜大于 ?米,孔径不小于?米。 (桩长与孔径的大小问题争论?) 三、人工挖孔桩的技术措施 在人工挖孔桩过程中施工要点为:护壁砼配合比、孔口放样、每节中心位置以及孔深测量

11、。要求施工中及时记录每节施工土质、渗水量、中心偏位、起始深度等。 (一)开挖前清除现场杂物杂石,整平夯实,精确放样,四周距孔中心桩1米处设4个保护桩,十字对称布置。在井口护壁施工结束后,将桩中心标注在井口护壁上。 (二)同排桩基开挖时,采用间隔挖孔,群桩开挖时,应采用梅花形开挖,以避免开挖过程中对相邻桩基护壁影响。遇上轻微流砂时,将护壁长度缩短为0.5m,减少开挖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 (三)挖孔时,采用每进尺进行一次砼护壁,砼护壁标号应不小于C25。我们这儿要求桩基同标号砼。护壁模板宜采用定型二半圆合一的喇叭形钢模,护壁厚度在12-20cm,采用集中拌和,钢棒捣实,护壁后每

12、节上孔径按设计桩径下口孔径大于设计桩径16cm。当护壁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护壁渗水时,要及时处理。渗水较小时,可用防水材料直接堵塞。对水量稍大的孔,可以打入木楔,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对水压大、渗水量大的孔,根据孔径大小,可选择相应的塑料管嵌入导流,周围用防水材料封闭,在开挖桩孔时,用泄水管将水引出孔外,在浇注桩身混凝土前,用铁丝将管扎牢并切断。 (四)每一节开挖前,在孔口恢复中心桩后,用吊锤放样该节孔中心位置,以防出现桩心偏位。粘土层采用镐挖锹铲,硬土层及强风化岩层采用风镐破碎。 (五)挖孔至10m以下时,采用鼓风机通风,使孔内保持新鲜空气。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通常采用串筒下料、分层振捣的

13、方法施工。因为要将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就要尽可能加快灌注速度,要求集中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完成浇注,以便利用混凝土自身的重量压住地下水的渗入。 (六)地下水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影响很大。采用何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应根据地下水的水流速度来确定。当自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大(参考值6mm/min)时,则应采用水下灌注桩的方法,对此,施工技术规范中有详细的条款。需注意的是,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水位至少要与孔外地下水位同高或高出11.5m。 (七)垂直起重设备要架立牢固,应能承受一定的冲力不致翻倒,垂直起重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挖至设计桩底标高后,采用探孔器测验孔垂直度和

14、孔深。 四、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措施 施工中要清楚人工挖孔桩的安全至关重大,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配备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人工挖孔桩安全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挖出的土方必须及时运走,井孔口周边1m范围内,禁止堆放土石方,且堆土高度不应大于0.8m。井口周边必须用砼浇筑成井圈且高度要高出地面不少于20cm,以防水和杂物等进入井内,挖孔桩作业面周边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高度不低于1.0m,正在开挖的桩孔停止作业时或已挖好的成孔必须设置牢固的盖孔板,且周围应设立“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警示牌。 (二)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孔内有人时,孔上必须有人监督防护,井孔周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

15、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井底照明须用低压电源,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或安全矿灯。 (三)孔深挖至超过挖孔人身高时,在桩孔口或孔内装设靠周壁略低的半圆防护板(网),并随着孔深增加而往作业面下引,吊渣桶上下时,孔下作业人员应避于护板(网)下。(四)井孔内必须设置应急时使用的安全绳和软爬梯。井内人员必须乘专用吊笼上下,不得乘坐吊桶或脚踩护壁上下井孔。井孔内外设置对讲机或低压电铃,便于上下联系,确保通讯畅通。 (五)根据土质情况,一般情况每开挖一次护壁一次,遇地下水丰富或易塌地层(如砂层、碎石土、软土层宜0.3-0.5m护壁,严禁只挖不护壁。) (六)当孔深大于10m以上时,应向孔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意观察桩孔下人员情况,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七)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大时,吊桶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水泵抽水。作业人员必须离开井孔,严禁人机同坑作业。随时观察井壁变化,遇到险情,全部人员应立即撤离井孔。 (八)施工现场电源线路,必须按“三相五线”制,TV-S系统要求布置,并按“三级配电”“二级漏电分级”分段保护。各孔井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