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22879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达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2009年可行性论证报告.doc(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论51.1项目概况51.2项目研究范围目的及编制依据51.3主要技术指标6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71.5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92.1 项目建设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 项目业主单位介绍14第四章 项目区域概况164.1 *基本概况164.2 社会经济概况194.3 教育事业概况19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25.1 项目选址225.2 项目建设条件25第六章 建设目标与规模306.1 建设目标306.2 建设规模32第七章 项目建筑方案设计387.1 编制依据387.2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387.3规划布局及空间环境397.4

2、 建筑单体设计427.5 道路及竖向设计50第八章 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538.1 公用工程538.2 节能减排59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659.1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659.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659.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689.4 建筑环保709.5环境评价结论71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210.1劳动安全卫生7210.2消防77第十一章 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7911.1项目组织机构7911.2工程质量管理7911.3 财务管理8011.4进度管理8011.5合同管理8111.6协调管理8211.7安全建设管理82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8312.1 实施总体时间进度8312.2 实

3、施进度横道图84第十三章 招标方案8613.1 招标依据8613.2 招标范围8613.3 招标方式8613.4 招投标要求8713.5 评标相关要求8813.6 招标备案88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914.1 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说明8914.2 投资估算范围8914.3 投资估算内容9014.4 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90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9415.1 项目建设期间风险分析及对策9415.2 项目运营期风险98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9916.1 社会影响分析9916.2 社会效益分析10016.3 项目互适性分析10216.4 社会评价结论102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10417.1 结论10

4、417.2 建议105附图:附图一:*第三中学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位置示意图; 附图二:*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图;附图三: *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校园鸟瞰图;附图四:*第三中学教学楼透视效果图。附件:附件一:关于研究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迁建(新建)有关问题的会议记录(达府阅200956号);附件二:关于*第三中学新建工程的批复(达教发2009230号);附件三: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达建规选字第2009-28号);附件四:关于*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达国土资函2009174号);附件五:土地利用项目规划审查图;附件六:*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的鉴定

5、报告(达房鉴字200992号)。附件七:关于四川省*第三中学新建工程环境现状调查的函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第三中学新建工程1.1.2项目建设地点*南外镇杨柳垭村1.2项目研究范围目的及编制依据1.2.1项目研究范围我公司受四川省*第三中学的委托,对*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目标及规模、建设标准、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1.2.2项目研究目的通过对“*第三中学新建工程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在对项目发展前景预测和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建

6、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论证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2.3项目编制依据1、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教发200826号2、灾后重建规划相关建设标准选编(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编);3、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教育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部委号2008川教电57号);4、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0821号);5、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6、*南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7、达州市南城区中心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8、关于研究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迁建(新建)有关问题的会

7、议记录(达府阅200956号)9、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10、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200881号);1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12、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13、业主方提供的资料。1.3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61751.83m2运动场地14427 m2其中教学楼17356 m2其中运动场12000 m2实验楼4675.53 m2篮球场2100 m2文化艺术综合楼4545 m2羽毛球场327 m2文体馆5628.3 m2道路工程18406 m2办公楼

8、及会议中心4312 m2容积率0.82学生食堂8055m2绿化率37%学生宿舍17180 m2建筑密度19.43%景观绿化26366 m2建筑高度小于25米用地面积75367m2(合约113亩)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4.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0000万元,项目总投资构成如下表所示:项目总投资构成明细表序号费用名称投资额(万元)投资比例(%)1建筑工程费用10810.7654.05%2机电设备及安装费3797.7418.99%3其他费用3910.0219.55%4基本预备费1481.48 7.41%5项目总投资20000100.00%1.4.2项目资金来源*第三中学新建工程资金来

9、源:1、政府资金:5000万元;2、学校自筹资金:397万元;3、争取澳门特区政府“5.12”灾后重建援建资金14603万元1.5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节能减排措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项目的实施是灾后恢复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拉动内需经济背景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重创,为了应对此次

10、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总投资达4万亿元。其中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赫然列入十项政策之中,并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投资达400亿之多。可见,国家对此次教育事业的投资在扩大内需的作用上非常的重视。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基本建设,包括新建和扩建等,这对于拉动当地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教育部2008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关于中央扩大内需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中指出,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为教育事业总共安排的是44

11、亿元,占4.4%,中西部地区在整个安排支持的学校中占的比例是80%左右。由此可见,此次国家对教育事业大力的财政支持,给教育事业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教育事业的大力投资可以带动若干产业的发展,其中工程建设能拉动对土木砖瓦和钢铁的需求,带动建筑业的发展。而教学仪器、实验器材、体育器械和图书等物资的生产及采购也同时给相关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本项目的投资建设符合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2.1.2 宏观政策背景1、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

12、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国家对初中及高中两个阶段的教育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要求,2009年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下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要求。

13、2、四川省政策的扶持2009年四川教育工作总体要求以及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逐步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实现省域教育竞争力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整体素质及学生创新能力较大幅度提高,各级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稳定普通高中规模,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8

14、0%。3、*人民政府的支持*人民政府已将城市学校建设纳入政府总体规划。依据*人民政府会议纪要关于研究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迁建(新建)有关问题的会议记录(达府阅200956号)决议在南外镇杨柳垭村(*文体中心旁)划拨土地260余亩规划为教育园区,新建一所中学(100亩左右)、一所职中(140亩左右)、一所小学(20亩左右)。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四川省及*的宏观政策。2.1.3 灾后重建背景“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教育的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大多数教学用房及校舍已经倒塌或者成为危房,学生上课已经成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校舍灾后恢复重建迫在眉睫。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学校灾后重建,积极筹措重建资金,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统筹使用好财政拨款、对口支援和社会捐助等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通过公开认建等形式,积极争取社会援建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坚持建设标准,保证建设质量,力争基本完成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