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22851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任城二中 唐爱华 “学历史没得用处”、“学历史很枯燥,不想学”、“历史要是不考的话,我背都不得背”,这几句学生的表白让所有历史老师心惊胆寒、闻语唏嘘,深感危机。看来,在当今新课改目标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课改已是迫在眉睫。如何培养学习历史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以下几点小感,以作同行参考、专家指正。一、组织好课内、课外的历史学科活动,营造“兴趣氛围”。要使一个班、一个学校形成学历史、通古今、明大道的氛围,除了在课堂的教学外,课外功夫也极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一堂课准备一个相关历史小故事、小知识竞赛、历史谜语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

2、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每期组织二至三次校级历史学科活动如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手抄报评比、历史辩论会等活动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通过这些课堂内外的历史学科活动,学生学习历史变得劲了,不枯燥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也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告诉我们:学生在单一重复的教学手段下,注意力迟钝,而在新颖的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下,大脑经系统异常兴奋,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课堂教学类型将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活动课交替进行(当然要根据每课教材的特殊性而定);又如课堂教学

3、手段可采用幻灯、录音、挂图、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手段。从而使学生觉得天天有变化,节节有新篇,上课有新鲜感,参与意识增强,兴趣自然提高了。在这里我要强调在利用以上手段教学时特别注意实效性、不盲目追求堂的花俏。三、“以生为本”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探究提问、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正如苏联教育家苏堆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历史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只有满足学生的这

4、些强烈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从而在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感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坚信爱因斯坦的格言: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所有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会有所感悟和帮助。“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指出:课堂讨论是发挥主体作用最佳形式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课堂讨论这一关键环节。讨论的问题可由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问题,如此以来,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动脑、动口、展示自我:学生乐

5、于参与,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自然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形成了。四、在体验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口头考查学生时,把难度降到学生伸手可及之处;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质疑问难)多予表扬和肯定,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把成功交给学生;历史活动中,对每一个善于展示自我的学生,或能参与的学生,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从他们闪光的地方加以表扬,不足之处提出友善的建议。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历史处处有自信、处处有喜悦,其兴趣也自然大增了。

6、五、兴趣的培养需要巩固与坚持。学习是终身的、兴趣的培养也是终身的。我们在教学实践时常会发现,学生的三分热情,稍纵即逝,兴趣的转移也变化加速。这些都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稳定性与持继性。对此我的做法是:一、细微观察、深入启发。一旦发现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有点兴趣了或者说是三分热情了,那就必须小心呵护这微弱火种。正面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并多做师生课堂、课外交流,使其多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那三分热情,变为十分的力量和热忱;二、学生在兴趣上发生转移时,教师要从自己的课堂、学生的动态去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拿出新的措施,在肯定其他良好学习兴趣的同时,再次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面对学生学

7、习成绩下降时,教师要及时与之交流、正确引导,失败是暂时的,鼓励学生,勇敢迎接下次的挑战,保持其学习历史的温度。 六、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否喜欢历史学科,当然还看历史老师个人素质与修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在这方面,教师首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并能不断的学习。其次,从学习中、生活中,多与学生接触、多作关心。自然地使学生感到历史老师可敬可新、乐于合作与交流。爱屋及乌,历史老师的课堂也不再枯燥、而是有滋有味,兴趣倍增。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化学生学习历史就是为考试,就只有死记硬背的错误学习观,对于每个历史老师来说任重道远,迫在眉睫。我的几点感触与心得交与大家共同探讨,敬请同行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