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225307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公审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包公审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包公审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包公审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包公审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公审驴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包公审驴教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

2、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解决为什么告驴(审驴,即解决目标第一第二点。(教学过程略)包公审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疑问二:怎样审驴? (引导学生精读理解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311自然段。 (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在来审它!”说明包公了解驴

3、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 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看热闹”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来听审讯、问究竟或提意见,而是来了解包公的计谋,并不是怀疑包公的办案能力和公正性。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

4、会人物的语言特点。(4)小结“包公审驴”这一部分。学生说一说包公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影响,怎样评价他。(5)包公审驴的高明之处在哪儿?明察事物(瘦驴和小偷)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包公深知驴识途的本性:瘦驴又饿又受惊吓(打了40大板),自然会飞快地去找主人。 3疑问三:找到驴 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4总结全文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对比两人用的计谋性质。 (2)表演课本剧。 四、作业布置 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抽个时间开个“智谋故事会”。、附板书: 包公审驴 起因驴被偷换(偷换驴) 告驴冒名顶替 关驴 关三天经过 饿驴 饿三天 断案果断 审驴 打驴

5、40大板 与众不同 足智多谋放驴 飞奔 出神入化跟驴 走了15里路 结果抓住小偷(找到驴)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本设计主要体现激发学生质疑想读,引领学生自主释疑要读,指导学生会读这一特色。 1激发学生质疑,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读的欲望。 2放手自学,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指导精读重点部分,学生获得阅读感受与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深入读的愿望被调动。 3指导学生会读。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突出重点内容,教师做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在自学与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其次,精读与粗读相结合,通过抓住主要问题,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法得当,阅读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不足之处:1 提问时引导不到位;2 过渡语言还欠缺;3 欠知识或思维拓展(如:你还能想到其它方法来找到驴吗?4 课后练习放在课文内解决后无需再在分析完后又来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