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职称.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22416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职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交通运输职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交通运输职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交通运输职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交通运输职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职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职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职称交通运输职称【篇一:中、高级职称交通运输工程评审条件(最终)】河南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总则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工程实际,制定本条件。二、交通运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办法,凡申报交通运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须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知识考试。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方法逐步实行以考为主、考评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本条件中“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

2、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车辆运用工程、港航工程、航空工程、邮政运输工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一)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适用于从事道路与桥梁、铁道工程(路基及桥梁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审核、标准和定额及规范编制、科研与技术开发、质量监督(检测)、造价管理、施工、监理、养护、附属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筑养路机械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二)车辆运用工程专业适用于从事汽车运用工程中综合运输管理、智能交通、物流管理和车辆生产、维修、检测及场、厂、库、站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铁路和城市轨道(机车、车辆、设施、设备、通1信、信号、电力)的生产、调配、检测、维修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三)港航

3、工程专业适用于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航道维护、标准及规范编制、科研等工作的技术人员;船舶设计及制造、船舶检验及维修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四)航空工程、邮政运输工程专业适用于航空、邮政设施、设备、生产、运输、调配、检测、维修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分则一、申报条件/(一)必备条件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3、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4、外语考试符合国家或省外语考试的有关政策规定。

4、(二)学历与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条件1、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工2作满2年。( 3)理工类大学本(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 4)理工类中专毕业,获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获省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4年。2、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

5、师职务满2年。(2)理工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4年。(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或相应工程类执业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5年。二、评审条件(一)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符合下列条件:( l)系统掌握本专业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3)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了解相关专3业的有关知识;( 4)了解国家有关的

6、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5)了解相关专业的主要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6)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2、工作能力与经历,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解决本专业科研、设计、规划、施工、监理工作中比较复杂技术问题和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完成本专业专项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3)具有收集、整理和分析本专业国内外技术资料,并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4)具有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5)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和经历;( 6)在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参加完成过1个以上省(部)级或2

7、个以上省辖市(厅)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文件编制,或提出有关本专业的审查意见;参加完成过省辖市(厅)级以上标准、定额、计价规则、计价补充规定、规范、范本的编制工作。参加完成过1个以上省(部)级或2个以上省辖市(厅)级工程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或监理等技术工作。参加完成过1个以上省辖市(厅)级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参4加完成过1个以上技术引进、消化、推广项目并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参加过2项以上省辖市(厅)级有一定技术难度或比较复杂技术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调试工作并参加撰写技术报告。作为技术负责人设计的汽车专用维修机具

8、,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有实际应用价值或完成的汽车总成大修,在厂车日和返修率指标符合要求,解决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完成1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在引进新型设备的消化吸收中,较好地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过1条以上高速公路或2条以上一般公(铁)路、航道(港口)的养护,完成过1项以上大、中修技术改造工程。作为技术负责人应基本掌握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有较丰富的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3、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2条以上(从事研究开发或破格评审的工程技术人

9、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中前2条中的1条):5【篇二:交通运输局职称评聘统计分析报告】弥渡县交通运输局2013年职称评聘统计工作分析报告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现状1. 基本情况截止2013年12月31日,弥渡县交通运输局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5人,其中:初级资格5人;中级资格8人;未评定职称人数2人。2. 数据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局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高,具备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33.33%、53.33%;未评定职称人数2人因为工作年限不够。在初级资格5个人中,有3个学历本科,2个学历专科;中级资格8人中,有6个本科学历,2个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在初、高级资格中占了69.23%。二总体

10、情况分析从以上向几项数据可以看到,职称评聘是事业单位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导向,是真实反映专业技术能力的其中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得到落实的重要依据,因此,职称聘评制度得到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认可和参与。三对现行职称评审条件、程序方面的建议(一)人才总量有待提高,职称结构有待合理化公路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社会对道路交通日益增长的重视和关注度,职工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待遇需要不断提高。目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亦越来越年轻化,但高职低聘现象却日益严重,尤其是中、高级职称的编制数少,有一定比例的职工无法受聘对应级别的职务,产生了

11、“评上、聘不上”的局面。这样不利于提高职工的个人素养和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政策法规不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都将阻碍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发挥。建议适当增加交通局中、高级职称编制数,把职称的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每年有序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职称数量,让职工通过职称和聘用的对等,充分体现其价值,让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在尽力完成修桥铺路职责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待遇,从而更好地运用人才。(二)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职称申报已形成一套良性循环机制,但总有些评审结果差强人意,有部分申报人的论文质量不高、科研能力不突出但由于各种荣誉较

12、多,评委不了解个人的情况而造成主观性评价过高。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聘任制度是大势所趋。建议能大力加强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体系。结合技术岗位要求,强化标准,健全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符合工作特点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反对和防止考评中的不正之风。对在岗位工作中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考虑进一步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允许他们破格或越级参职称的评定。同时,关注职称评审衍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建立职称评审心理疏导机制。对申报没有通过和高职低聘的人员,讲解政策,把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弥渡县交通运输局2011年6月30日【篇三:自治区交通运输相关专业职称评审中认可论文发表的期刊名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