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22399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综合说明22基本情况42.1自然条件42.2社会经济53水 文 计 算53.1设计洪水标准与设计淤积年限53.2水文设计53.3工程特征曲线绘制94工程地质115项目任务和规模135.1设计依据135.2工程布置135.3工程设计136工程施工与管理206.1工程施工206.2工程管理207投资估算227.1投资指标227.2编制说明228工程效益248.1经济效益248.2生态效益258.3社会效益269结论和建议269.1结论269.2建议27附图1 综合说明*市*治沟骨干工程位于*市*镇北*村,毗邻著名的北*遗址群核心区。发源于小秦岭北麓,主沟道长7.5km,流域面积4.28km

2、2。属山前黄土侵蚀沟壑区,西部为*市六大黄土塬之一的*塬。地貌特征是冲沟发育,沟壑纵横,全流域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36户,1723人,耕地面积3300亩,荒山荒沟造林5500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该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5500t/km2a,年均输沙量2.35万t,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截止2007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km2。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但因缺少治沟骨干工程,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民的发展出路,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化解因保护区内原貌不能变,不准深挖、修渠、建厂等的制约

3、引起农民困缺地而产生的对立情绪。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北*遗址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因此急需在该区域尽快修建治沟骨干工程。本次可行性研究是依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和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参考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淤地坝防洪保收技术、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手册等技术成果资料,根据该流域沟道特征、水土流失规律现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最大限度利用水沙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通过规模论证、方案优选和可行性分析,确定该工程的建设方案:1、新建治沟骨干

4、工程一座,控制流域面积4.28km2,最大坝高14.3m,总库容63.97 万m3。淤积库容 33.62 万m3,淤积年限20年,可淤地5.3hm2。2、新建净扬程260.0m高的提水站一座,解决塬上40 hm2土地的灌溉问题。3、新建输水、排洪渠道(兼景观用)2.0km,为下步遗址公园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前期准备。工程建设总动用土石方10.3万m3,总投资394.37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215.3万元,提水站44.55万元,输水渠道104.62万元,其它费用30万元。工程建设期1年。2 基本情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形、地质*小流域面积4.28km2,主沟道长7.5km,沟

5、道平均比降7.3%,沟道基本呈矩形,平均底宽150.0m,沟底和岸坡土壤均为立黄土。筑坝土料充足,且水源丰富,交通方便。2.1.2 水文、气象当地多年平均气温13.5,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17,,多年平均降水量569.4 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以上,无霜期199215天,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为106 mm。2.2 社会经济全流域共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36户,1723人,耕地面积3300亩,荒山荒沟造林5500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3 水 文 计 算3.1 设计洪水标准与设计淤积年限按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和水土保持

6、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3.3-1996)等规范标准,并结合近年来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工程库容在50万方以上,确定洪水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设计淤积年限为20年。3.2 水文设计由于小流域内无水文观测资料,根据沟道的实际情况,本次水文计算采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中规定的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3.2.1 设计暴雨Htp=HtKp式中:Htpt时段设计频率为P点的点雨量,mm; Htt时段点雨量均值,H1=31mm,H24=60mm; Kp频率为p的模比系数;由雨量变差系数Cv查皮尔逊型曲线Kp值表求得,偏态系数Cs=3.5Cv,C

7、v在图集相应历时雨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上的流域重心处读取,得Cv1=0.58, Cv24=0.5,计算参数详见表3-1。表3-1 设计点雨量计算表P(%)H1Cv1KpH1pH24Cv24KpH24p3.33310.582.4676.26600.52.23133.80.333.74115.943.24194.43.2.2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用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洪峰流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QP=0.278(S/n)F=1-(/S)n=0.278(L/mJ1/3Q1/4)式中:QP设计频率洪峰流量,m3/s;洪峰径流系数;洪峰汇流时间,h;F流域面积,km2;L干流长度,

8、设计断面至干流分水岭,km;JL的平均坡度;S设计频率下1小时雨量,mm/h;N设计暴雨递减系数;平均入渗率,查图集取7mm/h;m汇流参数,依据=L/(J1/3F1/4)查图集- m关系曲线求得。30年一遇、300年一遇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见表3-2:表3-2 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表F(km2)L(km)Jm(mm/h)P(%)Q(m3/s)4.287.50.0731.42573.33 55.30.33 90.33.2.3 设计洪水总量计算一般用24小时降雨量查山丘区次降雨径流关系P+PaR曲线求得。P为24小时设计雨量,Pa为设计前期影响雨量,50年一遇以上暴雨Pa=max,1020年一遇Pa=(

9、2/3)max,本区域属于水文分区区,max=60。W24=0.1R24F式中:Wp 24小时设计频率下的洪水总量,万m3;R24不同频率下24小时净雨深,mm;F流域面积,km2;不同频率洪量模数详见表3-3。 设计洪水总量成果表 表3-3设计 频率P(%)24h设计 雨量 HP(mm)最大初损值 Imax(mm)设计前期影响雨量Pa(mm)净雨深 R24(mm)设计洪水总量W24 (万m3)3.33133.8604084360.33194.4606014662.53.2.4 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线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线采用概化三角形法计算。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洪水总历时计算公式为:式

10、中:洪水总历时,h;其它符号意义同前。涨水历时公式为:式中:涨水历时,h;涨水历时系数,视洪水产汇流条件而异,其值一般为0.1-0.5,根据当地情况取0.35。设计和校核频率下洪水总历时和涨水历时计算结果见表3-4:表3-4 设计和校核情况下洪水历时和涨水历时计算结果表P(%)Wp(万m3)Qp(m3/s)洪水总历时T(h)涨水历时t1(h)3.333655.33.611.260.3362.590.33.841.343.3 工程特征曲线绘制大坝水位一库容、水位一面积关系曲线见附图。3.3.1 库容1 滞洪库容滞洪库容由滞洪坝高h查库容曲线而得,而滞洪坝高h由泄水建筑物确定。本次骨干坝均设计带溢

11、洪道的“三大件”工程,滞洪坝高为校核洪水位与设计淤泥面之差,即溢洪道最大过水水深,由调洪演算确定;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洪道,溢洪道进口高程为拦泥库容对应高程,溢洪道溢流堰设计为宽顶堰,依据部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结合坝系布置中骨干坝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洪演算。本工程上游无设计标准较高或同等设计标准的工程,用下面两式进行调洪演算:式中:频率为P的洪水时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m3/s;设计洪峰流量,m3/s;滞洪库容,万m3;设计洪水总量,万m3;流量系数,取1.55;溢洪道宽,m; 计入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m;滞洪库容及溢洪道堰上水深,由上述公式、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及泄量

12、库容曲线进行试算。 调洪演算成果表 表3-5溢洪道宽(m)30年一遇300年一遇溢洪道洪水泄量(m3/s)滞洪溢洪水深(m)溢洪道洪水泄量(m3/s)滞洪溢洪水深(m)库容库容(万m3)(万m3)525.919.142.2446.4530.353.33.3.2 拦泥库容 1、拦泥库容V拦:V拦=SFN/s 式中: V拦设计拦泥库容(万m3) 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取0.55万t/km2a。 N淤积年限,取20年。 s淤积泥沙干容重(t/m3)取1.4t/m3 则:V拦=33.62万m33.3.3 总库容 V总= V拦+ V滞=33.62+30.35=63.97万m33.3.4 坝高的确定 坝高H

13、设可由下式确定:H设=H栏+H滞+H 从H-V曲线图中查得:当V拦=33.62万m3时, H拦=9.96m;当洪水位在相应坝高13.3m(即H滞=3.3m)处,V总=63.97万m3, 安全超高一般为1.0-1.5m,本工程取H=1.0m。 则:H设=H拦+H滞+H=9.96+3.3+1=14.3m 则坝顶高程474.3m,坝底高程460.0m。4 工程地质1、工程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由峁、梁、坡、沟组成,以梁为主。水库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形成黄土冲沟地貌;冲沟、裂缝、坍塌现象较为发育。2、坝区地形封闭条件较好,地层单一,坝基、两坝肩及坝周地层岩均为第四系黄土状粉土。坝岸坡破坏类型主要为崩塌,塌岸宽度较大。现状岸坡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库蓄水后库岸不稳定,土体将向两岸发展。黄土状粉土为弱透水性,水库蓄水后,一般不会产生侧向渗漏和绕坝渗漏。水库不存在耕地及居民点淹没问题。坝淤积量较大,一方面来源于汛期洪水携带的泥砂,另一方面来源于塌岸。3、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时可按7度设防。水工建筑物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可不考虑地震液化。4、坝址土在饱和状态下以中压缩性为主,承载力能够满足建坝要求。坝址两侧岸坡的黄土部分具有湿陷性;坝址土体受水浸湿后。会产生湿陷变形,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