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22383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得初筛【颁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 995年12月15日【实施时间】199 6年7月1日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a本标准规定了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初筛 得原则与不使用仪器得检查方法。a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生健康检查 时对脊柱弯曲异常得初筛,也适用于健康监测。幼儿与青年得健康检查可参 照使用。2 术语解释2、1脊柱弯曲异常a 脊柱弯曲超出了正常生理范围叫作脊柱弯曲 异常。除姿势性得与特发性得以外,它就就是许多疾病得体征。在中、小学 生中,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占绝大多数。a 2、2姿势性脊柱侧弯a简称 姿势性侧弯,脊柱有向左或向右得异常弯曲,与长时间采用坐椅姿势(尤其

2、就就是姿势不当)、运动不足有密切关系,预后良好,只发展到II度。 2、 3姿势性驼背a也称姿势性脊柱后凸,其性质与姿势性侧弯相同。2、4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它就就是一种原因不明得脊柱侧弯,常发 展到III度。2、 5 疾病性脊柱侧弯或后凸 它就就是某些疾病得体征,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在儿童少年中常见得 后天疾病性侧弯或后凸得主要原因有:脊柱结核、佝偻病、外伤、脊髓灰质 炎后遗症以及由于两下肢不等长引起得位置性侧弯,等等。3 初筛得原则a以筛检出姿势性侧弯与姿势性驼背为主,与正常脊柱与其她脊柱弯曲异常区别开来。a 4 检查方法4、1 脊柱侧弯检查女4、1、1 一般检查与前屈试验受检者上身裸露,取

3、立正姿势,背向检者。检查:a、双肩就就是否等高;b、左右肩胛骨在脊柱两侧就就是否对称,其下角就就是否等高;c、两侧腰凹就就是否对称严 d、棘突联线就就是否偏离正中线。前屈试验:受检者双膝伸直,双手掌对合,低头后,躯干徐徐前弯至 90左右。检者观察受检者背、腰两侧就就是否对称,有否单侧肋骨隆凸或单侧肌肉挛缩(见图 1)。罔1爭样划弯一擬枪丧相时同试聘陥意RIa 4、1、2脊柱运动试验与俯卧试验脊柱运动试验:经一般检查怀疑有侧弯,而前屈试验无异常体征者,使之 缓慢地做脊柱前屈、背伸、左侧弯、右侧弯与左右扭转运动各两次,然后, 取立正姿势。检者重新检查脊柱就就是否仍有侧弯。俯卧试验:使脊柱弯曲异常者

4、在诊察床上平直俯卧,放松。检查原来得 一般检查与前屈试验均无异常体征,或脊柱运动试验无侧弯者;侧弯就就是否完全消失。 a4、1、3结果评定及记录ab、侧弯I度:即习惯性(或功能性)侧弯。脊柱运动试验仍有侧弯,但俯 卧试验侧弯完全消失严c、侧弯II度:即固定性(或结构性)侧弯。俯卧试 验侧弯未完全消失,或前屈试验有单侧肋骨明显隆凸或单侧肌肉挛缩者;d、侧弯III度:脊柱固定性侧弯合并胸廓畸形,且劳动能力有所丧失。姿势性侧弯仅限于I、II度,无疾病性异常体征。疾病性与特发性侧弯 可有III度。特发性侧弯症II度时,与姿势性侧弯无法区别,可暂归类于姿势性中,注 意观察。记录:姿势性侧弯记录侧弯得部位

5、、方向与程度。部位分上胸、胸、胸腰 及腰。方向分为左凸与右凸,偶有双向。例如,脊柱胸段左凸I度可记录为“胸 左凸 I”。4、2脊柱前后弯曲检查受检者取立正姿势,侧向检者。正常时,外耳道、肩峰、大转子在同一垂 直面上。驼背(脊柱后凸):脊柱得胸曲增大,外耳道在肩峰、大转子垂直面之前。a俯卧实验,驼背完全消失者为习惯性(即I度),未完全消失者为固定性 (即II度)。驼背合并胸廓畸形,且劳动能力有所丧失者为后凸III度。a姿势 性驼背表现为I、II度,无疾病性异常体征。查不出病理原因得I、II度其她前后弯曲异常,均视为姿势性得,检查 记录时不再划分度数。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儿童得直背应视为正常。 a 5

6、 结果统计a 分别计算姿势性侧弯检出率与姿势性驼背检出率。a补充件)A1 注意下列事项,有助于脊柱弯曲异常得初筛:Q、询问病史;b、从前面检查胸廓有无畸形、畸形程度、左右胸就就是否对称等;c、上、下肢有无麻痹、肌肉萎缩有无残疾严 d、左右髂嵴、左右大 转子就就是否等高;e、检查脊柱有无压痛点及其她异常体征,活动就就是否受限。a A2 对脊柱弯曲异常得进一步筛检,建议接受专科检查与处理,推荐采用云纹照 相法与立位X线照相法,必要时做神经系统方面得详细检查。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起草。 A 本标准主要起 草人唐锡麟。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儿童青少年卫生 研究所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