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22345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教案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定势思想-边塞诗合用学科语文合用年级合用地域全国通用课不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边塞诗、古诗鉴赏知识点全覆盖。教课目标掌握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学会定势思想和边塞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课要点运用定势思想,掌握边塞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课难点提高边塞诗的综合鉴赏能力。教课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唐朝,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善于描述边塞征战生活,后代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响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边塞诗是唐朝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今日,我们就走进这个王国去赏识边塞诗这朵奇葩。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边的怀古诗。从军行(其四)王

2、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鉴赏提示: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响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激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述边地风光,借以衬着战争氛围。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久参加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信心破敌的激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志向交融在一起,气势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豪魄力和坚毅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三、知识讲解考点1常存心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

3、、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光景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考点2思想感情:抒发报效国家、期望立功立业的激情。歌颂边境将士不畏辛勤、保卫边境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老婆)的离恨,怜悯边关将士。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专业术语:豪迈、英气、激情、报国之志、杀敌激情、高昂精神、怜悯、厌战、离恨考点3表现手法:比较、触情入景、虚实联合、用典。四、例题精析定势思想法所谓定势思想,就是依据累积的思想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想规律,在频频使用中所形成

4、的比较稳固的、定型化了的思想。某类题材的诗歌,使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抒发的感情常常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便可以运用定势思想迅速解决问题。信息三看法1. 看标题。2. 看说明。3. 看题干。【例题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完成下边小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未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题干】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本诗描述塞外光景的角度有何不一样?请简要分析。【答案】在本诗中,诗人应当是在前去边塞的途

5、中,所写并不是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髦处于前去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示后边的描述是凭听闻所得。【分析】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无直接说环境多么严寒和恶劣,而是经过描述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少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严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天气之严寒,“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露出西域戍边的艰辛性。【题干】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如何的作用?【答案】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情。(3的思乡之情

6、不至流于感触,也提高了全诗的风格。分)使得诗中【分析】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余人的关心和慰劳。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此诗中所表达,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光景。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一样,示意着和安西有比较: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听闻写出轮台的严寒与荒凉,但是调子其实不低沉。尾联在内容感情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倾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和亲人聚会的感情。这两句实际上是回答他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心,写得

7、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土之情很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在结构上点了然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量。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情况和边地风光,以抒发诗人不辞路程遥远艰辛,全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例题2】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必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题干】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8、“留滞舒州”点了然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故。B.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昨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缓的情况。C.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盛大的礼仪,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他乡,又处于贫困之中,无暇思念故土,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 这首诗采纳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旧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答案】B3分、D2分、E1分。【分析】B项“回忆昨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情况,诗人担忧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缓。D项“又处于贫困之中”望文生义,“穷

9、年”指一整年。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联合”。【题干】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指日可待了感觉惊讶,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忧不可以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聚会的忧愁之情。【分析】回家的船停靠在舒州城外,听闻今日是冬至,心头一紧: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由回忆起了昨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况。北风吼叫,城门早早的关闭,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忧船没法航行,回家的行程会所以被延缓。回忆昨年春节给兄长贺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况。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是旅居他乡,向来到此刻才写

10、下这首诗真是感想万千!【例题3】献封医生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参【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题干】1.这两首诗描述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一样?请联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第一首,正面描述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经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经过对战争的直接描述,表现戍边将士的英豪魄力。第二首,侧面描述战争。诗人经过描述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掉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示意昨夜的激烈,委宛、内敛。【题干】2.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表现的意义。【答

11、案】“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量字,深刻地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忍无情。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连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分析】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医生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从军后依赖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医生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况。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点,是边塞诗中罕有的剽悍之作。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

12、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获胜有赖雨夜袭击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经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整按实况的序次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成效。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易如反掌了。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纳放笔挺干的写法,显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量字,深刻地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忍无情。一夜可见战斗连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斗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

13、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述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惧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静的成效。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凑近盛唐人广泛的时代风范。它采纳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方法,经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示意战斗的激烈,显得委宛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方才结束,杀气还没有全消。五、课堂运用【基础】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南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酒泪向悲风。注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是南宋的国防要塞。本词作于张孝祥知荆州时。鞘”指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词人观看边塞,感想万千,请联合下阙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感情。【答案】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万里中原烽火北”被仇家占据的万里中原远在火线的北面。词人眼前遍地烽火,往日的大好河山,万里中原就在遥远的北方,而此刻还受金人的侵犯和践踏。爱国之情和无尽的沉痛之感。“一尊浊酒戍楼东”,借酒浇愁。“酒阑酒泪向悲风”酒泪“即挥泪,表现心里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毛骨悚然,感怀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分析】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