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雷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22344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雷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教案)——雷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教案)——雷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教案)——雷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雷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雷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设计(教案)雷芳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高二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雷芳单 位 宣汉中学课题名称 赤壁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能力目标: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

2、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一)导入课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

3、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约15分钟)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完成检测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3、再读课文,试理解文意。(三)美读指导(58分钟)(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贯而下。整句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

4、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点拨: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以上三个环节,循序渐

5、进,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五)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以上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六)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问题:1、欣赏文中水月的描写?2、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提示: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七)布置作业诵读课文。第二课时 理解背诵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却大不相同。好赌者借

6、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抒发胸中的愤懑,文学家则借悲愤成就千古鸿文。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愤大苦痛时写就的“以文为赋”的不朽经典,它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今天我们就试图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哪一个在矛盾痛苦中完成升华的灵魂。(一)检查巩固(二)围绕上节课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本课时围绕上节课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的形式,教师适时点播。)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

7、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三)迁移延伸(当堂训练)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比较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方法: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四)结束语纵观苏轼一生,他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所必备的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能在仕途失意、人生进入低谷时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没有悲观的乐观是盲目乐观,笑容灿烂,其实很浅薄;没有乐观的悲观,扮相很酷,其实很凄苦。我以为人生态度应该是“有一定悲观的乐观”。板书设计1、夜游之乐 写景 “乐2、吊古伤今 抒情 “悲”3、阐述哲理 议论 “乐”作业或预习 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比较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自我评价首先,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其次,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最后,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评议一单位:高中语文教研组 姓名: 丁正权 日期:20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