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说课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22304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塘荷韵》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塘荷韵》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塘荷韵》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塘荷韵》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塘荷韵》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塘荷韵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清塘荷韵。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爱荷赞荷。有的描绘它的天生丽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的赞美它的志趣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的敬佩它顽强的生命力,如季羡林笔下的清塘荷韵。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多媒体展示)一、教材地位 本册书第五单元以“感悟生命”为主题。本单元的文章有小说、演讲辞、散文和诗歌。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命的魅力。其中,散文清塘荷韵借物喻人,通过赞美荷花来表现季老顽强的生命力和豁达的人生境界。学习本课,我们不仅要

2、落实单元主题与学习目标,正重要的是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人文教育。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写荷诗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能力目标:精读文段,探究荷韵。赏析景物描写,品味语言特色。情感目标:感悟季老顽强的生命力和豁达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三、重点难点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感悟季老顽强的生命力,赏析景物描写,品味语言特色。难点:理解“季荷”的含义,品味诗句“池花对影落”的意境,感悟作者豁达的人生境界。四、教学

3、过程明确了目标与重难点之后,我们便一同伴着书香赏荷之美,品荷之韵。1、:欣赏图片、美读诗句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四幅荷花的图片,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有感情地诵读描写荷花的诗句。通过诵读、积累诗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文学素养。2:展示疑难、明确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过:“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书,一边自行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从学生问题入手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出问题。通过归纳整理,我从中选出以下三个问

4、题作为课堂分析的重点。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感到新鲜,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解决疑难、探究荷韵 通过整合学生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的疑难和我在备课过程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正是落实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首先要求学生朗读4-6段内容,勾画描写荷生长状况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完成表格。进而分析作者从中揭示的哲理。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学生很快就落实了第一个问题,并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在赞美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然而,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重在借景抒情,若对于内容只是浅尝辄止并不能达到鉴赏散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要求:找出文中表现荷花顽强生命力

5、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它的妙处,从而落实了赏析景物描写,品味语言特色这一教学重点。季老的荷花开得如此旺盛,于是,有人赠其美名“季荷”。那么季老与荷花之间是否有着内在联系?如何理解“季荷”的含义呢?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表现出疑惑。见此情形,我为学生补充了关于作者文革时期悲惨遭遇的背景资料。了解了这段内容之后,学生分析出,季羡林和荷花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写荷花就是写季老先生,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文章解读到此,对于本文难点的突破又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再美的荷花也逃不过凋落的命运。那么季老是如何描写落荷的呢?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第三个问题:“池花对影落”描绘

6、了怎样的意境?这句诗的内涵是本课最难理解的地方。于是,我先让学生朗读该文段中相应的景物描写。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作者赏荷时四周的宁静,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的宁静吗?学生分析出还有作者的心“静”。于是,我继续启发,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到内心如此宁静呢?学生回答:坦然,看淡一切。之前的疑惑,被学生的回答一语道破,其他同学犹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原来,“池花对影落”表现的正是季羡林先生经历了生活磨难之后的淡然、豁达的心境。由此,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4、拓展延伸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地基础上,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人文教育。因此,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列举了霍金和张海迪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再列举其他相关事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五、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有效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应当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生,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好的语文课是动态的,流动着诗意之美;好的语文课是生成的,闪耀着理性之辉:好的语文课更是深邃的,激荡着灵魂和精神。这便是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