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22093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说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重点)(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重点)2.能力目标x k b 1 . c o m(1)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单一变量的控制和动手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难点)(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领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设计,体验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严谨求实、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2)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绿化环境的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准

2、备: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等。演示实验用具。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每一小组从家里带一盆天竺葵等,要求实验课前在黑暗处放一昼夜,选叶遮光处理、光照几小时。备用w w w .x k b 1.c o m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教学铺垫(3分钟)同学们好,小学我们学习过淀粉的检验,下面老师来演示一下。 演示:展示碘液、面包,然后演示:用碘液滴到面包上。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强调: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我们通常用这个方法检验淀粉的存在。进入学习状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描述现象:面包遇碘变蓝,说明

3、了面包中含有淀粉。回顾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为下一步的实验活动和学习做铺垫。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过渡:我们吃的面食,如馒头、米饭和面包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它是一种有机物,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知道这些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那么,绿色植物中的淀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探究一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实际认识淀粉是一种有机物并能为我们的生命提供能量。产生探究欲望。知识衔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课题。 分析思考引导探究(5分钟)过渡: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证明光合作用

4、在叶绿体中进行,并产生淀粉。现在让我们尝试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板书: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提问: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2.本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你作出怎样的假设?3制定计划过渡:如果以“光下”这个条件为变量,你将如何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3)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新 课 标 第 一 网以上哪一种方案更能体现实验的严谨性?感知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回答: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1.提出问

5、题绿叶在光下能形成淀粉吗?2.做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形成淀粉。学生尝试说出叶片一部分见光,一部分不见光。学生答:选择第三种方案。选择一片叶子用黑纸片上下两面部分遮光,光照。知道科学史,培养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单一变量的设计原理,其他条件都一样,只是要研究的条件不一样。培养学生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组织实验点拨建构(19分钟)演示实验归纳提升情感教育4.实施计划:过渡:课前各小组已经各小组已经进行了部分实验,下面请一小组展示你的实验并说明。接下来我们继续实验,摘下叶片做隔水加热-脱色。强调:实验时,要胆大心细,注意安全。实验开始,要先放好实验装置,再点燃酒

6、精灯。过渡:隔水加热以叶片变黄白色为适宜,实验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在等待叶绿素溶解的这段时间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问题。1)实验前应避免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怎样处理?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绿色的叶影响观察淀粉的变蓝,怎样把绿色处理掉?为什么要使用酒精脱色并应隔水加热?过渡:现在叶片变成了黄白色,我们继续实验。强调: 隔水加热完成后,要先撤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将大烧杯连同内部装置一起取下。使用酒精灯不能近距离围观。提问: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5.得出结论提问

7、: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补充)6.表达交流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刚才的实验步骤。过渡: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还能产生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看到绿色植物产生气体?又怎样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呢?我们一起看书了解演示实验的目的、用具、过程。老师演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取适量的金鱼藻(或黑藻、水绵等),放在水中,倒罩上一个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一个盛满水的试管,照光;另一组实验装置同上,唯一不同的是漏斗下不放金鱼藻,同样照光。观察漏斗下是否有气体产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出示小资料: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

8、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过渡: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两个实验,你有哪些收获?x k b 1 . c o m提问: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将会怎样?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植物?一小组展示课前实验,并说明。已经对叶片进行了暗处理和选叶部分遮光并进行了光照,备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合作实验:摘下叶片放入小烧杯的酒精中,再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然后酒精灯加热,脱去叶绿素。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小组进行发言。1)暗处理,是为了清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2)作对照3)脱色,是为了避免绿色的存在影响观察滴碘后变蓝的淀粉。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酒精又易燃烧,因此将叶片进行隔水在酒精

9、中加热,确保实验的安全。观察叶片的变化,变成黄白色。学生合作,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冲洗并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学生回答:见光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结论,绿叶在光下形成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暗处理选叶遮光酒精脱色清水漂洗碘液染色清水冲洗 观察现象氧气一同学读,其他同学看书了解演示实验的目的、用具、过程。结果预测:漏斗下不放金鱼藻的,不产生气泡;漏斗下放金鱼藻的,会产生气泡,观察比较、思考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回顾知识并说出。淀粉和氧气没有

10、人和动物爱护花草,植树造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动手规范操作、合作配合的科学精神。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合理的实验思路和规范严谨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深刻记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形成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通过对照实验的演示能够使学生明确知道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并感知氧气的特性和检验方法。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绿化环境的意识。知识整合迁移应用5分钟过渡:看我们能应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如何有效提高居室中的氧含气量?家里的养鱼缸怎样较长期的保持水质的新鲜?2、分别在早晨、

11、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交流、回答。1.白天在居室放些花草等,养鱼缸放些水草。2.傍晚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最多,蓝色最深。结合实际,通过有趣的事例,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知识上升一个高度。学以致用,强化知识的识记。当堂检测反馈评价(6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选叶遮光 酒精脱色 黑暗处理 碘酒显影 清水漂洗 观察变化A、 B、 C、 D、2、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水草,这些水草的主要( )A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B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C增加鱼缸内的氧气 D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3、检验金鱼藻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 ( )A.叶肉细胞淀粉的形成 B.氧气的释放 C.二氧化碳进入叶的速度D.水分消耗的多少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_;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_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_,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_,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_,产物是_。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