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22086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2019届高二年级第八周半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宗法观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祖先转达其实是在祭祀、崇拜自己的祖先,意在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其实已经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高神是“帝”而非祖先,即祖先的地位不高于神,

2、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2。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

3、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答案】A【解析】材料关键词“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A;BD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彻底 表述不当,排除。3。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4、。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转变,符合“封建到“帝制”的转变,故D项正确。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出现于夏朝,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周不是集体统治,是地方贵族和周王统治,君主专制在秦朝最终确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神权政治是指神权 (也就是教会势力) 大于世俗权利,与中国古代史实不符,排除C项。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

5、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项中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D项无从体现。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5。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

6、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员不是世袭的而是任免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说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如果失职将被免职而非失职现象十分严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官员不仅仅是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其他的职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免职、不世袭体现的是官僚政治

7、的特点。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限制、监督了皇权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见秦汉时期设的朝议制度和唐代设立的三省制都有利于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选D项。7.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

8、见,盐铁专营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 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答案】B【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不复存在,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故B项正确;从材料“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 盐铁专营削弱了地方诸侯经济势力,但“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铁专营对地方诸侯的影响,不能体现汉代实行盐铁专营是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

9、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8.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削弱以三公九卿为主的

10、外朝,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中央常规官制,与题干中“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题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结合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即可得出答案。9.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答案】B【解

11、析】材料强调了既要刑法又要礼,即材料强调了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才能治理好国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礼法思想而非儒道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慎刑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既强调了礼又强调了法。10.北宋元祐年间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祐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

12、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A.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赋役负担不断加重D。 劳役制度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到“总计家业钱均定” 反映了力役征发逐步向以户等(赀产)为摊派对象的过渡,表明国家力役征发从“以丁为本”的时代逐步演进到“以地为本”的时代,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1.在今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的秦墓竹简中,出土了一些法律文书,其中一份资料记录户籍,写着:“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家屋一栋二屋,各有人口,室皆瓦盖,设有木造的门;种有桑树十株;妻某在逃,不予查封;成年女儿某,未婚;未成年男

13、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婢:未成年女子某;雄犬一只.该制度旨在A.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 巩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D。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对于平民家里财产等进行统计主要是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政府赋役征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增长也是征收赋税的依据,故B项错误;巩固大土地制度不是秦朝管理户籍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国家是压制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2. 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A. 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B. 指

14、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C. 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D. 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农业和商业相互结合,财用足.指出了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相关问题;D项分工合作材料也未体现.考点:明清进步思潮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进步思潮的产生的背景。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1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

15、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 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 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 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可以看出,市镇在维系周边农村中起到纽带的作用。故选答案为B项。A项说的是与市场联系较少,材料并未体现这层意思;C项说的是地方自治,中国古代并未产生普遍的地方自治;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并非商品关系。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市镇的作用14。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