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21999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 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2、能力目标: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

2、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教学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规律的特点及方法论【教学难点】理解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在解释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转移。一个原理是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物质究竟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种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是规律?我们应如何对待规律呢?我们

3、今天就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哲学上运动的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探究一:“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地球除自转外,还必需以每秒29.79km的速度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以每秒250km速度绕银河系运动,这一自然现象说明了什么?“人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说明了什么?总结: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

4、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属性很多,除了运动性,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没有运动这个属性,事物就不存在,其他属性也就无从谈起。因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过渡:河水流动和流星雨图片,教师提问:想一想图片中到底什么在运动?学生回答:河水和星体在运动;教师继续问: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认识运动的主体(或说载体)各是什么?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电荷、光子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生命运动 生

5、物体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认识运动 人脑教师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探究二P3l(风幡之争与刻舟求剑)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栽体,人脑才是“心”、概念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心动、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师生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探究三过去

6、的他和现在的他是同一个人吗?为什么?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你如何认识的?(二)、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华还是刘德华,没有变成梁朝伟或周杰伦,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大雁塔、故宫位置相对稳定,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但它们经受风吹雨打,有风化,也在

7、运动。归纳静止的含义。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过渡: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阅读教材P.32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教师提问: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教师归纳: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议一议: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师: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

8、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赫拉克利特承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而克拉底鲁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运动是有规律的阅读课本p33-34页,回答:什么是规律? 规律的特点? 如何看待规律?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首先,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规

9、律的各个特征:判断,下列是规律的有:A、万有引力规律 B、遗传规律 C、8与发、4与死 D、阶级斗争规律 E、有好风水、事业就能成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C、E不是。因为C、 E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而是主观臆造的、人强加的联系。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其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学生判断: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苹果落地D、万有引力规律 E、地球绕着太阳转,水往低处流, 属于本质联系的是(D)再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学生判断:判

10、断其中是必然联系的有:(ABC)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价格必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最后,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下列说法中,哪些属于规律?(BD)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万有引力 C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E我每天6:00起床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2、规律的特点(1)规律的普遍性: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2)规律具有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11、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

12、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师: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那么我们对于规律就无能为力了吗?师: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大坝、杂交水稻、晶体胰岛素、卫星上天等都是我们利用规律的成果。人可以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1) 人能够认识规律如:人们通过抽象思维

13、,发现客观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化学元素是有规律的,从而发现了它们变化的周期律;人们还从眼花缭乱的商品交换中,运用抽象思维发现了价值规律; (2) 人能够利用规律历史上有“草船借箭”“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典故,也有古人修筑都江堰的创举,更有今人“飞船上天”“三峡工程”的奇迹。这些都是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典范。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教师提问: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易错警示:略本课小结:随堂练习:略【作业布置】练习册本课时选择题 【教学反思】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