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20275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范围与原则(一)命题范围1.2019年初中物理考试命题范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板块中所要求的知识点,二是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过程性要求,在具体命题中均按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层次要求命题,合理安排试题区分度。2.初中物理考试命题所依据的教材为,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3.近期的物理学的前沿发展动态,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我国科技领域新成就也作为中考命题的范围,命题的要点重点关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说明:把命题范围3作为考点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对青年学生的

2、素质期待,其目的是更好的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科技前沿,自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二)命题原则初中物理新课程考试命题基本依据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同时结合我市的教学实际,确定以下命题原则。1.选拔与导向相统一的原则。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的科学,所以,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理想的信度及效度。按省教育厅对中考命题的要求,试卷在选拔和导向功能上应选拔服从于导向即引导日常教学注重实验,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命题既要体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考

3、核,也要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过程的考查,同时在试题编制上也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期间经历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考察,在试题资源选择上要融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察。3.题型的配备,试卷结构的设计体现继承与发展相补充的原则。物理考试的题型设置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渐变过程,在题型的设置上除保持一些传统的题型基础上,按着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开放和发散性题型的比例。实现科学探究类试题与科学内容类试题总体综合运用,客观性试题与非客观性试题合理搭配。4.适应教学实际合理选择试题资源,贯彻课程资源和试题资源相一致原则。物理考试命题的资源选择要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从生

4、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从身边的学生生活中捕捉试题资源,从社会生产中收集素材,以便引导平时的课程开发与延伸。二.考查内容与说明力 机械运动(一)测量1.知道长度单位及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时间单位及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说明:这里所说的适当工具,是指刻度尺、米尺、皮尺、计时用的钟表等。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参照有关物品粗略估测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利用有关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二)机械运动1.知道物质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是一种形式最简单的运动。2.知道描述物体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确

5、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说明:不考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照物的相对运动问题。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变速运动和匀速运动的区别,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和粗测。说明:不考复杂的追击及相遇问题。(三)质量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明确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说明:重点强调密度是反映物质的属性并能解决生活中浮力和密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四)力的基本概念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分

6、析已知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3.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4.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说明:注重考查重力在生活和实际的应用与联系。(五)力与运动1.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二力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惯性,并能举出一些惯性现象的实例;能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有关惯性的问题。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理想实验仅要求学生知道它是建立在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思维方法,不要求解决其它物理情景的

7、理想实验。(六)压强1.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说明:不要求计算不规则容器的繁杂计算和压强问题,但可以有定性的分析。3.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及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七)流体力现象1.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明:能区分生活中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八)功与简单机械1.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发展过

8、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说明:要求计算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效率以及其它物理情景的效率问题。(九)机械能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说明:不要求计算不同物体的动能或势能的大小,但要求定性的比较。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热运动 能(一)物态变化1.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特殊环境下的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能知道大致的范围。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

9、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说明:知道冰的熔点或水沸点的值。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有节约水的意识。(二)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用实例说明各种各样的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同的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过程中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三)内能及其应用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

10、单的自然现象。声现象 光现象1.知道声音发生的原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声音发生的原因。2.知道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空气、液体和固体能够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声。说明:考察应包括对某些声现象的探究。3.了解乐音的特性。4.知道声音能传播能量和信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说明:社会对于声的利用及控制的方法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6.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说明关于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这里既有过程性的探究要求,又有终结性的了解要求,二者不可偏颇。关于平面镜成像,要求通过

11、实验探究来学习。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所成的像,要求学生定性的知道像的大小、倒正,还要知道像的虚实,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的应用的考核要求知道照像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原理,知道近视与远视的矫正方法。7.知道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说明:只要求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电与磁(一)电路1.会识别、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二)欧姆定律及电功率计算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

12、素。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说明:对电路知识的考察不涉及复杂电路的改画,不要求混联电路的计算。4.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及其应用。(三)生活用电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2.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四)电与磁1.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了解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知道电磁铁的原理及其简单应用。3.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

13、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要能进行简单的定性说明。通过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不要求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的计算。关于科学探究的考察方法及情感目标1.目前考试还只能以笔试考查各方面的能力及目标,所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内容隐含在试题情景中。2.由于各地区实验条件限制,不能通过实践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各个要素,只能从试题的设置上来考查学生经历过的必要的探究活动。由于答题时间及难度要求,同一个试题探究的要素不超过三个。说明:1.试题中文字表述的内容或引用的数据资料及图表,力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科学合理,符

14、合事实;引用的现代科技信息、数据资料、大众传媒中摘录的内容都应是学生能接触到的。2.试题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注重学生在生活中能感悟到的物理知识和自然现象,着重考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切实感受过的实验。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语言要简明易懂,题干文字表述不宜过长,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赋分和评分标准要科学合理、详细尽量减少阅卷时产生的主观性误差。三.试题难度、试卷长度与分值比例(一)试题难度为了便于甄别和选拔,试卷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整卷试题易、中、难的分数比例拟定为7(0.75-0.95):2(0.55-0.75):1(0.35-0.55),整卷试题难度系数拟

15、在0.65-0.75之间。(二)试卷长度整个物理试卷为16开共8页,布局六道大题。物理学科考试采取笔答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全卷满分值为100分。(三)分值比例力学(包括声现象)部分约为 42% 热学部分约为 12% 光学部分约为 8% 电与磁部分约为 38%四.题型与赋分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3个小题,每题3分,共9分)第三题:填空题(包括逻辑性选择填空,说明表述性填空和计算性填空等)(12个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12个空,共24分)第四题:探究与实验(3个小题,每题6分,共18分)(命题时可做小量调整)第五题:分析与交流(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第六题:综合与应用(2个小题,共15分)(命题时根据题的难度和其它要求赋分)五.题型说明与例举(一):单项选择题:说明: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估测、图像和表格、简单的知识体系或结构、应用联想、科学想象、简单的知识运用、常用方法、价值判断等。实例例举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