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19991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构建和谐校园在育人中的的作用 摘要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关键词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一、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班风。班级是有组织的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的影响应该是民主、团结、统一和集体荣誉感。我校提出了班级的建设目标,明确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抓个体、重考核,在管理中引入竞争,在竞争中强化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风气好、班风正、学习气氛浓厚的班集体,可以使学生养成爱集体、守纪律、讲团结、爱学习、乐于奉献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反

3、之,一个学习气氛淡薄的班集体,有可能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盲目骄傲、斤斤计较、怕吃苦的恶习。因此,在构建和谐学习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感、思想品德素质和工作作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校有18个教学班级,经调查: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负而不屑与人交往;有的又因自卑、恐惧而不敢与人交往,从而陷入寂寞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交往,但因对他人认识的偏差,或过于苛求,或经验不足而不被接受或不受欢迎;还有的学生因自私、嫉妒心强或性格孤僻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不少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

4、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构建和谐校园,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

5、理因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三、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谐校园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四、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引领师生共同成长。和谐校园

6、能够创设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使环境建设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便能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我们精细布置室外墙面文化、走廊文化、黑板报文化、草坪标语等,让学校的每条走廊、每个墙面、每块绿地、以至每个角落都成为知识的载体、文明的代言。 环境布置细致入微,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内容,校园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熏陶着孩子们,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启迪着他们的思维和创造。1、教师读书活动方面,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天都要有自己的阅读时间,每学期都要读几本好书,精心读好一本书,作好读书笔记,激发了全体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7、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学生学习活动方面,除了要求全校学生坚持每天都要有自己的阅读时间外,每周星期三下午开展语文阅读课,利用阅读课举行新书介绍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并通过成长小报、校园之声等平台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为学生创设了多渠道的展示、交流机会,使他们充分体验了读书的快乐,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利用每天中午十分钟的写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时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意识,重视良好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的养成;按照“起步早,先慢走,后快跑”的训练节奏,扎实开展写字教学活动。通过长期坚持,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学会体贴他人,利于他将来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养成;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习惯。总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而构建和谐校园,不但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养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甘肃日报,2006-10-192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