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19978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二)心理问题现状 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女教师的焦虑倾向比男教师高,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青年教师的人际敏感、偏执比较明显。2、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

2、告近日发布,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 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上述结论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

3、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近年来,校园里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个别老师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结束生命。 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

4、笑。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双方律师还在为此事打官司)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

5、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煽风点火而是要告诉大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以所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完全改变的,我们要挖掘原因,积极面对。 (三)职业倦怠 倦怠,又称工作倦怠,(burnout),本意为极度劳累,燃烧竭尽。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指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消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6、。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1、主要表现 情感衰竭: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如不想去学校上班、不想走进教室、不想见到学生。北京万泉河中学:“我校学生大多是小升初入学的失意者,自我评价较低,心态普遍消极。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埋怨、牢骚、指责的情绪,久而久之,心态也变得消极。”人格解体:冷漠、消极,负向情绪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

7、,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训斥之余,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劣的体罚事件。 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委深入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当今教师的很多行为问题,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

8、是情绪压力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有直接关系。 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有“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教学经验丰富而工作比较轻松,又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灵气,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阅历的增加又使其总觉得工作的回报过少、任务永远不会结束,不平衡感受由然产生,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惟一的支撑点就是生活。1020年时最严重,其中男大于女。有些教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颇高,周围教师中差不多无人能比了。该得的奖都得了,该评的也评了,失去了目标的希望,感觉天天都在重复。张教师,三十多岁,女儿5岁,上幼儿园。她任教初中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天没亮起床,准备早饭,叫女儿穿衣骑车30分钟送女儿去学校。到了学校,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考试成绩、公开课做课件、竞赛只许拿大奖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连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五十岁不到,我准会死”“何时是尽头”“提早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