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9919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度教学设计教师:阮小明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

2、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数学知识)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2)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5.教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6.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7教具:铜块、铝块、木块(1cm3 2cm3 4cm3) 各1套;木块(大约50 cm3)一块;体积相同的铜、铝圆柱体组各1套;天平。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质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问:同

3、学们,我现在手头有一铜块和一木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我们如何区分哪块是铜块,哪块是木块?学生讨论,得出各种方法,引导得出可以用手掂下,看那个重(那个质量大),哪个就是铜块? 教师提问:真的是如此吗?换一个比之前大的多的木块(大约50 cm3)和之前的铜块(1cm3)做比较,木块的质量大。 提出思考:我们平时说的铜块比木块重是否有错误或者有问题?质量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那么某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新课教学 (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探究实验1).用天平测量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的质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4、用天平测量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呢?2).分别测量铝块和铜块(1cm3 2cm3 4cm3)质量与体积并记录在表格上。m/gV/cm3m/v (g/cm3)铝块1铝块2铝块3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作课本图像并分析图像,你又有何结论? 。m/gV/cm3m/v (g/cm3)铜块1铜块2铜块3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自己作图像并分析图像,你又有何结论? 。(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m/v。3)单位:kg/m3 g/cm3。4)单位换算:1 g/cm3=103 kg/m3。5)密度

5、表:记住水的密度水=1103 kg/m3。6)物理意义:水=1103 kg/m3是指单位体积水的质量为1103 kg。(3)密度的应用1)求质量m=v2)求体积v=m/三小结:学生交流得出,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四课堂练习1.质量为3.56kg,体积是420cm的铜球,判断此球是实心还是空心?若是空心,求空心部分的体积?(铜=8.9103 kg/m3)2.质量相同的铜、铁、铝,如何判断三者的空心和实心。3. 一支蜡烛点燃一会后,这支蜡烛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是(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疑难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着质量的改变而改变。质量变小的同时体积也变小,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五 作业与思考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P17 1、3。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六板书设计1、密度定义的建构;2、密度的公式单位换算关系;3、巩固练习。课后体会 由于学情的原因,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有点单元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密度的物理意义基本上都不能掌握,不会根据密度的概念分析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1103 kg/m3学生回答的基本上是:是指单位体积水的质量为1103 kg/m3,不会把单位分开,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