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19886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于稳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根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坚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投入大量

2、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52511人,其中农业技术培训21724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660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795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6225人;发放证书31448本,其中成人教育学历证书736本。县相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辣椒种植技术?、?xx天麻栽培技术?、?竹笋两用林高产技术?、?怎样养好xx麻鸭?、?食用菌生产技术?、?蚕桑实用技术及问答?等实用技术科普读物35000册

3、发送给广阔农户。县农函大分校和农广分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函大辅导站,累计组织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8175人次,其中面向乡镇村干部和农村60周岁以下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班92期,参训人数达10760人次,培训率到达93%,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全县共有13860人取得了农函大结业证书,12917人取得绿色证书,4344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 虽然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文化水平较低。2023年,县农业局组织人员分别对隶属12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劳动力素质进

4、行抽样调查,共抽查142户农户,农村劳动力398个。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人,占12%;高中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15人,占5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35人,占34%。 二科技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和乡镇组织了多期农民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班,但是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农民接受专门培训的时机还不多。有些农民虽有培训时机,但参训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缺乏根本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仍属于“体力型的劳动者。 三思想观念较落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的传统观念;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靠、要思

5、想严重。这些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着农民的思想,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教育的体制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上下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使一些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根本技能。 二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上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素质培训,但和

6、当前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上还不足;一些单位对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等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引导还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重视、关心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良好工作气氛。 三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机构有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县相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班。这些培训大多集中在县级或乡镇,直接延伸到村培训较少。有些乡镇虽然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或远程教育培训,但设备落后,使用效率不高。 四农民自身原因。一些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主观上不求进取,存在多读书不划算或不读书照

7、样能挣钱等错误认识,不愿意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有些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认为培训没有必要,不愿意承当参加继续学习的费用。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建议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第2页 才能有效解决。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 一是领导重视。县里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催促检查。相关部门和乡镇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典型带动。及时挖掘一些

8、正面典型,大力宣传一些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后成功创业的人士,以现身说教等形式,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舆论引导。县、乡、村三级要充分利用播送、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劳动力素质培训的优惠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宣传活动,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村营造一种“人人重视素质提升、人人积极参与培训的良好气氛。 二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资金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县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适度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项资金;标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特别是各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要加强整合,确保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大对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等根底设施

9、的投入,完善培训硬件建设,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政策上要出台优惠措施。在税收上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促进农村素质培训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积极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心、基地的发展和壮大,为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供条件;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培训机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给予惩办。三是组织上要密切协调配合。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对培训工作要起主导作用,县农业局、人劳社保局、经贸局、教育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积极探索,完善培训体系。 一

10、是健全培训网络。加强县党校、县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基地等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催促检查。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向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着眼“面向农民、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课题,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开展联合办学,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明确培训重点。结合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侧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对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侧重转移就业技能、创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四多措并举,搞好农村教育。 一是抓根底教育。继续抓好小学、初中

11、、高中教育,提高入学率,减少辍学率,防止新文盲的产生;改革教学模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从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抓职业教育。把教学与农村生产实践、社会效劳等结合起来,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抓成人教育。把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规划,配置课程,理顺教材内容,开展特色培训;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资源,提升农村成教整体水平;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学校根底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成教机制,为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创造条件。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