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19689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四)厚朴麻黄汤 异名:厚朴石膏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组成:厚朴 5 两,麻黄 4 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 2 两,细辛 2 两,小麦 1 升,五味子半升。 用法:上九味,以水 1.2 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煎取 700 毫升,温服 100 毫升,一日三次。 主治:咳而脉浮者。 临床应用: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以金匮厚朴麻黄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二剂,诸恙如失。 本方在金匮中记述极为简略,故用此方的医案并不多见。而费维光先生通过临床事实认为,本方对呼吸困难的咳喘患者有特效。

2、可治疗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证见气喘嘘嘘、呼吸困难,必服氨茶碱方能缓解的病人,疗效非常好。 苓桂术甘汤 茯苓 12g 桂枝去皮 9g 白术 6g 甘草炙 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慢支,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溃疡病,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关节炎等疾病。 病症分析: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

3、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 方解:本方所治之痰饮病,乃中阳不足,脾运失职,气不化水,聚湿而成,故治宜温化利水。方中茯苓健脾渗淡利湿;桂枝温阳降逆,并助茯苓气化以行水;白术健脾燥湿,使中焦健运,则水湿自除;炙甘草,健脾补中,调和诸药。 本方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应用广泛,可治疗眩晕、短气、心悸、慢性胃病等。本方所主眩晕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对于玩一会就要深吸一口气的小而短气,本方有佳效。胃中停水常引发眼疾,陆渊雷先生用本方加车前子治疗眼睛赤痛多眵泪者有奇效。 排脓散 异名:四味排脓散(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组成:黄耆(盐水拌,炒)

4、白芷 五味子(研,炒) 人参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 9 克,食后用蜜水调下。 功用:益气排脓。 主治:肺痈吐脓,壅闷咳嗽,五心烦热。 本方用于排脓。可治化脓性肿物,且有疼痛,气血凝滞,患部紧张、坚硬且炎性浸润严重之疾患。本方服法为:枳实、桔梗、芍药共为细末,加鸡蛋黄搅匀,白开水送服。本方如作汤剂,和排脓汤合方使用效果更佳。 甘麦大枣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甘麦大枣汤主要由炙甘草 9 克,小麦 30 克,大枣 10 枚等成分配制而成。 用法: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 功效:有养心安神,柔肝缓急的功效,可以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主治:心阴受损,肝气失和之脏燥。

5、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症灵活加减。如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2 克、鲜竹叶芯 30 条、丹参 12 克;心悸怔忪严重者加丹参12 克、茯神 15 克、潞党参 25 克(或用汤药送服中成药归脾丸);易怒烦热者加香附 12 克、素磬花 7.5 克、川楝子 15 克。现代运用:本方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歌诀: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燥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方论: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

6、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金匮要略论注) 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金匮要略心典)小麦,苦谷也。 中医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也。心系急则悲,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也,缓急则云泻心。然立方之义,苦生甘是生法,而非制法,故仍属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此为妇人脏躁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

7、于中土也。(金匮要略浅注) 清?莫枚士: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皆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经方例释) 清?顾松园: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顾松园医镜) 本方用于治疗脏躁。患者悲喜不能自主,无故悲伤落泪,爱打哈欠,俗称“被鬼冲撞”之症。本方可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痉挛。可用于幻听症、幻觉症、癔性失音和失听、癔性咽喉异症,亦可用于小儿夜啼症,小儿梦游症,小儿多动症等。猪苓汤 本方可以看成是治疗尿路感染如淋病、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专方。在生殖系统疾病中运用也相当的多,合用二妙散治疗女性的盆腔炎、附

8、件炎等,证见带下量多色黄,经来腰酸腹坠。也适合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尤其那些嗜酒、下肢有浮肿者。另外,本方还可以与四妙散合用治疗痛风。 赤石脂禹余粮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30 克(碎) 禹余粮 30 克(碎) 用法:上二味,以水 1.2 升,煮取 400 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主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禁忌: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这个小方子貌似用的人不多,但用于滑性腹泻非常有效。有的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或中风卧床的患者,稍微多食或吃了荤腥就大便失禁,家人非常苦恼,此方可以解除此烦恼。服用方法:药粉加水煮沸后煎 10 分钟去渍,服用时要搅混

9、,单服清汁无效。 甘草泻心汤 异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组成: 甘草 12 克(炙) 黄芩 9 克 干姜 9 克 半夏 9 克(洗) 大枣 12 枚(擘) 黄连 3 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 2 升,煮取 1.2 升,去滓,再煎取 600 毫升。温服 200 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本方是治疗白塞氏综合征(也叫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的专方,其实早在 1800 年前张仲景就发现并记载了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命名为“狐惑病”,治疗用甘草泻心汤。本

10、方不仅限于治疗白塞氏病,还可治疗肠胃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李发枝先生用本方治疗艾滋病、手足口病亦有佳效。 当归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当归(12 克)桂枝(9 克) 芍药(9 克)细辛(3 克) 通草(6 克) 大枣(8 枚) 炙甘草(6 克) 功能:发表温中,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脉细欲绝;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本方现研讨可用于血栓灵通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木、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古代常化裁使用于医治血栓灵通性脉管炎、

11、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缺乏,寒侵经脉所致者。 禁忌:本方只适用于血虚寒凝之四肢逆冷,其它原因之肢厥不宜使用。 本方是治疗冻疮、雷诺氏病的一张名方。“四肢厥寒、脉微欲绝”是本方的使用眼目,提示末梢血液循环不好,局部供血不足。“四肢厥寒”不仅限于手足寒冷,头面部的耳、眼、鼻、齿等远端器官寒冷性疾病都在本方治疗范围。寒甚,头痛、吐涎沫者加吴茱萸生姜。 真武汤 出处:伤寒论。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

12、者,真武汤主之。 组成:茯苓 9 克 芍药 9 克 白术 6 克 生姜(切)9 克 附子 5 克(炮) 用法;上五味,以水 800 毫升,煮取 300 毫升,去滓,每次温服 100 毫升,日三服。 病机;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 配伍功效特点;温阳化水。温阳利水。 辩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主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肾阳虚者。 真武者,水神也。本方用于阳虚水泛,可温化人体之寒水

13、。既为寒,故以附子温之,既有水,则以茯苓白术利之,生姜散之,至于白芍,既可止痛,又能利水。水性喜动不静,可停留在全身各处。因其所停部位不同见症也各异。既有冲上所致的头痛眩晕,又有外渗肢体的水肿、漏入体腔的胸水腹水以及关节水肿,声带水肿。水性趋下,故也有表现为水样腹泻和带下量多清冷如水者,二者均无秽臭之气味。 桂枝茯苓丸 名称:桂枝茯苓丸(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来源:金匮卷下。 主治(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原文)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

14、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处方: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功效: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清热解毒,消炎止带,调经止痛。用于热毒瘀滞所致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血块,赤白带下,量多气臭,阴部瘙痒灼热。

15、解表,去湿,和中。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本方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可用本方的患者一般面部、腹部、腿部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面色多红或暗红,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等;下腹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腿证的诊断意义最大,是一个必见的指征。 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核 50 个(去皮、尖) ,桂枝 6 克(去皮) ,大黄 12 克 ,甘草 6 克(炙) ,芒消 6 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 700 毫升,煮前四味,取 300 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 100 毫升,日三服。当微利。 病机:太阳之邪化热传腑,与血相搏,结于下焦。 辩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现代运用: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肠梗阻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配伍特点:逐瘀与泄热并用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瘀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霹不下,脉沉实或涩。 方歌: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方论:力中桃核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君药;桂枝活血通络,芒消泄热软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