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教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19411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的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的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的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的教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的教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的教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的教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教法微探 作者:严开欣(言午) 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获得主要靠“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语文实践。而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文言文教学,尤其需要落实这一实践,因为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远胜于外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外,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也有很大关系。综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较为

2、普遍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模式单一、枯燥乏味的状态,缺乏整体感知,把重点都放在“句读”上,即字词句的分析、讲解,逐字逐句的翻译。课堂上,教师字斟句酌地讲,深怕学生弄不懂;学生一字不漏地记,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笔记。讲完、记完,课文教学便结束了。学生得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思维的结果罢了,却一次次地失去了与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精髓沟通的机会,一次次地与那些最具精神魅力的充满智慧的文化巨人失之交臂,不能用他们的精神与情感滋润自己的灵魂,反而要忍受着枯燥与无聊的煎熬,在支离破碎的字词与段落之间虚耗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平时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约束了学生思维的

3、发展,剥夺了学生感知课文的权利,更谈不上教与学的实践活动。这也就是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不愿也不能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原因所在。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相去甚远。为此,笔者以为,有必要对文言文的教法作一探索,以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就必须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本人注意改进教学模式,创设了文言文教学的五步曲:读读说说议议背背练练。第一步:读读。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提出读的目标要求:1、朗读 要求 读准生字、难字、尤其是通

4、假字的字音,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的“亵”、“得而腊之以为饵”中的 “腊”等;读正句子,不读破句,如,出师表中的“今天下三分”、“是以众议举宠为督”,马说中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读通文章,能比较流畅地朗读全文。让每个学生在反复自如的朗读中逐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初步理解。2、默读 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掌握注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领悟文意。如核舟记完全可以通过注释通读课文,感受古代艺人的高超技艺。3、研读要求读出文章的结构、情感和线索,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并注出自己不理解的疑难之处,为下一步说说做好准备。如,读桃花源记,能发现文章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结构是发现桃林进入桃

5、林出而复寻,情感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疑难处是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为什么“不复得路”等。第二步:说说。在默读、研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意会。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了。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如“论学”六则中“默而识之”的“识”、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和“绝境”、卖油翁中“尔安敢轻吾射”和“但手熟尔”两句中的“尔”、愚公移山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箕畚”等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用表格加以归类,以便日后积累。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

6、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有省略现象的句子,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等。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等句的省略情况,答李几仲书中“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懦而增高明也。”一句、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一句等的翻译、理解。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如核舟记抓住了“核舟”怎样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要表现什么?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也可以

7、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不理解之处。如孙膑减灶中齐军去救韩国,为什么直奔魏国国都大梁?口技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何作用?等等。甚至可以说说课文的不足之处。如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的标题不恰当,因为“愚公”并没有把“山”“移”走;也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的举动不可信,因为他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移山”,而非等到“年且九十”的时候不可呢?文章的体裁到底是寓言还是神话?通过这样的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第三步:议议。在学生说理解、说翻译、说体会、说分析、说评价、说疑惑之后,其他同学可将自己不同的理解、翻译、体会、判断、分析说出来,大家一起斟酌、比较,确定一

8、种最符合文章的理解、翻译、体会、判断和分析;学生的疑惑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如学完桃花源记后,有人对文章的作者陶渊明的思想、隐居的行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赞同的,认为他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有反对的,认为他消极遁世。大家各执己见,讨论得异常激烈。在这一步中,教师的作用是适当点拨、引导。如“锦鳞游泳”一句中“锦鳞”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而“游泳”则与上句中的“翔集”形成对文,应译为“或浮出水面,或潜入水底”;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可向学生提问:文章为什么用“十年春”表示时间?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这些问

9、题,既紧扣课文,又有开放性,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很有帮助。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创设了互相研究、探讨的氛围,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第四步:背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背也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汉语言音节整齐,长于对偶,工于对仗,其声韵和谐流畅,抑扬顿挫,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青春永驻,魅力不减,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大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大力提倡背诵。背诵时,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诵出文章的音乐美,悟出文章的意蕴美。在向学生提出背诵要求之后

10、,教师可示范性地先背诵一遍,这样,直观地将教学的要求由学生的单向参与变成了师生的双向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第五步:练练。文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意象集中,节奏和谐,意蕴含蓄。这些特点既要通过读和背来体验,更要通过练来进一步领悟。所以文言文的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可重点、难点字词解释,可重点、精彩句段翻译,可含义深刻句段理解当然,能力的形成需要进行大量的针对性的训练,仅靠教材上的文章远远不够,所以,教师一边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一边有必要选择一些与课文难易相当、人文性较强的课外文言文作为训练材料来训练学生,以达到提高

11、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练习,一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消化、吸收,让这些优美的篇章“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学完了卖炭翁,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这则故事改写成现代文。有学生这样写道: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夜,在晨光微曦时终于悄然而止。一位老人满面尘灰、衣衫单薄,吃力地拉着满满的一车炭,艰难地在满是积雪的山路上跋涉着,从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深刻的认识。学完了核舟记,可以让学生为“核舟”写解说词。有人这样写道:你仔细看看,展现在你眼前的仅仅是一枚普通的桃核吗?对了,它可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出自明代艺人王叔远之手,追溯

12、起来,可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雕刻的是宋代词人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大家看,坐在船头中间的一个就是他,在他左右的分别是他的好朋友黄庭坚和佛印看我们的学生解释得头头是道,可见他们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通过这些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如落实了上面五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只做笔记的枯燥呆板的局面,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通过探索,本人深感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就好象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设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

13、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汲取,与古人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的确,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学”六则,学生懂得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背诵着岳阳楼记,学生不禁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所感动;读罢曹刿论战,又不禁为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操和对战争的真知灼见而喝彩;背诵着愚公移山,充满着“人定胜天”的豪情教师文言文教育得法,指导学生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参考文献:1、初中文言文“读说点练教学法谭秋庚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3期2、对初中文言文传统教学的反思王永海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6期3、努力改进文言文教法吴晓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4、从生本角度看中学文言文教学顾正林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