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19363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变量法【活动探究】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填写的探究报告请仔细阅读探究报告,回答下列问题。(1)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经过分析可以排除其影响因素的猜想还有 (填序号) (2)你认为正确猜想的该如何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猜想序号设计方案温室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 相同的稀盐酸与稀硫酸,观察现象。温室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 (A. NaCl B. Na2SO4 C.浓盐酸)温室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

2、中,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 (A. NaCl B. Na2SO4 C.浓硫酸)【小结】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一:明确探究问题;二:寻找影响因素;三:控制其他因素;四:改变研究因素。【练习】1.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的组合是 ( ),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2.据有关资料报导,世界上

3、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约为年产量的20%40%。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图24图)甲 乙蒸馏水植物油铁丝a b c 干燥的空气AH2O2溶液MnO2潮湿的铁丝 干燥的铁丝B C碱石灰 【探究目的】 。【探究方案】图24所示的是甲、乙两种实验方案。【观察记录】按图甲实验,一周后观察到a装置的液面处铁丝有锈斑,b、c中无明显变化;按图乙实验,几分钟后就能看到B中铁丝表面变色,而C中无明显变化。【问题分析】(1)乙方案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方案说明铁生锈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乙方案不具有甲方案中 (填“a”、“b”或“c”)装置

4、的作用,不能说明 ,却可以说明影响铁生锈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3)铝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但铁制品却可以全部锈蚀,其原因是 。3.同学们都知道CuSO4溶液呈蓝色,那么,你们知道是溶液中什么微粒使CuSO4溶液呈蓝色吗? 基于初中所学知识,下面主要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说明:以下溶液皆为稀溶液,在稀溶液中SO42、Cl呈无色。)思路一:采用归纳法,由具体事实推理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 下图一:请比较A、B、C、D、E五支试管中所盛试剂的颜色与所含微粒,进行分析。 H2O、Na+、SO42 H2O、Na+、Cl无色Na2SO4溶液蓝色CuSO

5、4溶液蓝色CuCl2溶液无色H2OH2O、Cu2+、SO42 H2O、Cu2+、Cl A B C D E图一无色NaCl溶液 对 A、B、C的分析是: ,说明Cu2+ 的存在使CuSO4、CuCl2溶液显蓝色。 对 分析,可以说明,在水溶液中,Na+是无色的。 对A、D的分析是: ,说明A中是Cu2+使CuSO4溶液显蓝色。对B、E分析同理。 对A、B、C、D、E 还可推理:水是无色液体,作为溶剂,溶解CuSO4、CuCl2等物质时,溶液的颜色主要受溶质的影响。 蓝色CuSO4溶液NaOH试液(足量)图二 思路二:采用加入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溶液中的Cu2+ 除去或保持溶液中Cu2+的存在,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的方法。例1: 右图二所示的方法是除去溶液中的Cu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2:请选择一种试剂与CuSO4溶液反应,保持溶液中Cu2+ 的存在。其化学方程式是: 。 上述研究方法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同一个问题,但总体思路仍然是对比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