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19260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的通知 甬安委办201191号各县(市)、区安委办: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市安委办在总结安全生产中日合作项目宁波四年试点工作、提炼国内外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有效经验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转发至有关企业,并以推广实施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为抓手,推进企业开展“零事故”实践活动,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开展岗位达标活动,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目 次前 言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4 基本

2、原则54.1预防为主原则54.2全员参加原则54.3 “零”的原则54.4 持续改进原则54.5 安全与生产一体化原则55 班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55.1 隐患排查治理55.2 目标与计划55.3 组织建设65.4 安全教育培训65.5 建立与完善作业指导书65.6 交接班活动75.7 班前会活动75.8 环境条件的保持75.9 应急处置75.10 安全检查85.11 合理化建议85.12 台帐管理9附录A 建立作业指导书的程序与方法10附录B 危险预知训练四阶段法及训练事例12 / 前 言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规范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在总结国内外企业班组安全管

3、理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本导则属于指南性文件,旨在提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导则由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导则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本导则首次发布。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工矿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其他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导则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导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4、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班组 teams and groups 企业中基本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3.2隐患排查治理 potenti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排查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并将隐患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进行组合来评价事故隐患风险,然后基于事故隐患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对策措施的优先度,制定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并记录其整体过程实施结果的一系列方法。3.3作业指导书 operating procedure为了实现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将最为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方法制作成书面内容,以便消

5、除作业中的不必要、不均衡、不合理现象,提高作业和产品的质量并确保安全作业。3.4危险预知训练 hazard foreseen training由工作岗位的所有员工或一个人,为事前预防事故的发生而在短时间内进行的解决问题(危险)的训练,简称KYT。3.5手指口述(唱)point and say(sing)为了安全无误地开展作业,对工作中每一个需要确认的重点部位,通过伸直手臂指着对象,同时确认后嘴里清晰的说出“确认内容,好!”的方法。4 基本原则4.1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及早发现、消除或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源头上遏制事故发生。4.2全员参加原则班组全体员工从各自

6、的角度参与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地、主动地发现、掌握和解决现场与作业中的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构建明快的、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预防性企业风格。4.3 “零”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现、掌握和解决所有作业现场及员工作业行为中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实现班组事故为零。4.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班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持续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4.5 安全与生产一体化原则通过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不仅有助于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5 班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5.1 隐患排查治理5.1.1班组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和标准,由班组长组织

7、班组员工定期开展作业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制定和实施班组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并为有效开展各项班组安全管理活动提供基础,从而不断降低和控制作业现场的风险,提高班组员工对现场风险的认识以及对作业现场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持续改进班组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5.1.2 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班组隐患排查应覆盖常规和非常规作业,对于估计有较大风险的作业应按照作业程序的每一步骤排查隐患;(2)对排查出的每一项隐患均应评估其事故隐患风险;(3)采取治理措施前,应预测采取措施后的风险,以便对比费用与效果采取最佳的风险降低措施;(4)记录和保存每一过程的实施结果。5.2

8、 目标与计划5.2.1班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工作计划。5.2.2班组安全生产目标与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结果等,并应满足持续改进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需求。5.3 组织建设5.3.1班组长全面负责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班组员工在各项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职责和作用要求。5.3.2新任班组长应接受专门的班组长培训,具备及早发现和解决作业现场各种问题的固有技术以及有计划、高效解决现场问题的领导能力。5.3.3新进班组的员工应接受本单位的企业、车间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5.3.4从事特种

9、作业和特定危险有害作业的班组员工,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相关资质证书。5.4 安全教育培训5.4.1班组长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组织和开展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促进班组作业现场保持良好状态。5.4.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范围应包括下列情况:(1)新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培训;(2)班组员工由于轮岗等从事新的作业时的教育培训;(3)作业现场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及通过对事故和灾害的原因分析后需要改变原来的作业方式时的教育培训;(4)发现员工出现日常业务工作结果不佳或无视危险有害作业规定时,针对具体员工的教育培训;(5)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培训;(6)班组年度

10、工作计划规定的教育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均应按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或有资质培训机构培训,经考核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并按时复审,保持操作证书的有效性。5.4.3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织和实施:(1)明确教育培训的需求;(2)明确教育培训的目的与目标;(3)制定教育培训计划;(4)准备教育培训的资料、教材和教案;(5)实施教育培训;(6)评价教育培训的效果。5.5 建立与完善作业指导书5.5.1班组应建立并完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员工能够安全、正确、快速地完成作业,并有利于规范、高效地实施对员工的教育培训。5.5.2作业指导书应由班组长在充分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

11、上,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编制和修订:(1)确定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对象作业,并将对象作业分解成主要操作步骤;(2)分析作业程序,以最佳的顺序排列最主要操作步骤;(3)确定指导每一操作步骤应该如何实施的作业要点;(4)标注每一作业要点的理由。5.5.3作业指导书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只要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即可避免事故的发生;(2)必须符合作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3)语言表现要具体,使作业人员易于理解;(4)必须与法规、标准以及操作规程等规定保持一致;(5)必须以作业人员的平均水平能够执行的作业为基准,确保员工都能够正确、快速地完成作业。5.6 交接班活动5.6.1班组应在每天交接班时开展交

12、接班活动,以确保现场安全生产活动的顺利衔接与持续改善。5.6.2交接班活动应由交班班组和接班班组的全体员工共同参加,并对当面交接。交接班活动的重点内容应包括当班生产发现的异常及其处置情况以及安全设施的状况等。5.6.3交接班活动的内容应予以记录并经交接班班组长签字确认。5.7 班前会活动5.7.1班组在每日工作前应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工开展班前会活动。班前会活动至少应包括健康确认和危险预知训练两个活动。5.7.2健康确认应在班前会上首先由员工确认并报告自身健康状况,同时,班组长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法掌握每一名员工的健康状况。班组长根据掌握的员工健康状况并结合当天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

13、指导并采取合理分配任务等必要的措施。5.7.3危险预知训练应在班前会上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工,自主地发现、掌握和解决班组实际工作岗位与作业任务中潜藏的危险,并在工作中按照确定的小组行动目标和手指口唱项目实施充实的危险预知小组行动,以防止作业现场因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并提高每一名班组员工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的热情。5.8 环境条件的保持5.8.1班组应及时整理和整顿作业区域内的物品(包括物料和器具等),将有用和无用的物品区分开来,并本着方便使用和便于取出的原则予以合理存放和标识;采取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粉尘、废气等污染作业场所,并及时清扫现场保

14、持作业环境洁净:5.8.2班组保持环境条件的活动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针对物品处理、作业通道保持、机械设备维护等制定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活动的具体标准; (2)将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活动纳入每天的工作任务当中,并确定每一名班组员工的分管区域和物品及其责任;(3)班组长经常检查和确认现场的实施情况。5.9 应急处置5.9.1班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以及企业要求,结合班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班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编制与班

15、组相适应的应急处置方案。5.9.2应急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并与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之间做好衔接。5.9.3班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教育,使班组成员了解应急处置方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措施、紧急撤离路线和指定集合地点,提高班组成员应急处置技能。5.9.4应急处置方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5.9.5班组应当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演练计划,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急处置方案修订意见。5.9.6班组应当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应急处置方案,并将修订情况记录和归档。5.9.7班组应当按照应急处置方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