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190973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物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经济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行当。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也在日益快速的发展,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迄今为止,物流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的概念内涵进行表述,它涉及到将运输、储运、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另一角度,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

2、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从现代物流的角度看,它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

3、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我

4、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2008年我国物流业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同时,物流市场将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增值服务潜力巨大、区域物流合作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态势。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跨越“起步期”,进入健康、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

5、近1.4倍,年均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左右,明显快于同期GDP增长9.5 %的水平。而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则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3%,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1。经测算,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6717亿元,同比增长18.4%;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4 330亿元,同比增长15.4%,呈继续扩大态势;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有所下降,比上年降低了0.3个百分点,下降为18.0%。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社会物

6、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其次是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占有相当比例;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衔接配套,整体效能有待发挥;第四是体制性制约,如政策的不协调、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不规范现象仍很严重,例如物流业务税负较重、税率不统一、增值税抵扣政策不一致;发票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普通运输业发票、服务业发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发票3大类,共20余种发票。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严重制约。目前,在中国从事物流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培训和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高校开展的专业教育、社会培训机

7、构开展的证书培训和企业的技能培训。这三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都分别以其各自的特长为社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人才和“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人才紧缺的压力。但由于这三种模式目前还不完善,自身存在缺陷,造成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院校培养的“准人才”适应期较长。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院校开设这类专业时间不长、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有的学校师资不齐全只能开展有限的专业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培养的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这当然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还只能称为“准人才”,他们要想成为真正的物流人才,还需要经过实践磨练

8、。基于上述原因,目前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复杂的工作要求,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期望落差。强化在职人员的理论提高,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目前社会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掌握现代物流规划方法、具有现代物流运作理念以及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奇缺。仅仅靠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物流人才培养的重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必要延续和补充,大力倡导终身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要有战略眼光,要舍得投入资金和时间,必要时可委托高校对员工的培训进行规划和组织,来提高员工继续教育的深度和质量。总之,物流人员的相对过剩,主要是由于物流

9、业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全面或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物流人才的紧缺,主要是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有效的人才供给不足。因此,必须改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输出能力,促进我国物流业加速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

10、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

11、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还计划兴建100个物流中心,以及7个主要交易中心,由此看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六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项目。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列

12、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合作联盟。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改变传统销售关系中的非赢即输、针锋相对的观点,而应该考虑如何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融入自己的物流战略规划,即不要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或成本的下降,置物流商的利益于不顾,而应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看待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既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物流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方双赢的局面。合作双方的共赢,意味着合作中双方共享信息、共御风险,从而双方都获得更多利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合作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引起某一方的合理利益受损,合作双方应秉承公平

13、与灵活的原则进行适当变更,确保合作共赢目标的实现。第三方物流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同时,中小企业也由此承担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一旦决定利用第三方物流,还要深入考虑到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如何持续有效地对第三方物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低级到高级以多种业态形式存在,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人们对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小企业要选择与自己需要相近的那类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双方在未来可以进行默契的合作。其次,在控制方面,要进行合同约束。当中小企业要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入长期合作关系时,双方最感兴趣的是开发和应用一份公平、全面并

14、且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问题出现的合同。合同中一般都需要简单明了地阐述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保证合同内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企业的法律顾问以及其他任何对此项操作有经验的顾问都应该反复审查合同内容和措词。最后,选择了好的物流商后,并不说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坐享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优越性服务了,而是需要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第三方物流合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物流商或中小企业未曾重视或克服的不足:或是中小企业方没有明确物流服务要求或组织成员对合作存在抵触情绪;或是第三方物流商不能履行服务承诺;或是合作协议中缺乏应对变动环境的灵活性处理条款,以及合作终止条款等。这些情况在出现之初往往得

15、不到合作双方的足够重视,从而形成合作陷阱。当双方在合作陷阱中越陷越深,事态发展到严重影响合作关系时才采取措施,最终常常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因此,有效防范或克服第三方物流合作陷阱己成为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为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依靠自己的能力搞配送。这是具有雄厚实力的电子商务公司常采取的物流策略。2.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可进一步向独立第三方物流发展,但应解决好目前矛盾比较集中的商品配送价格等问题。 3.与百货商店、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共同完成物流配送。这种方式将

16、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一体化,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应提倡和鼓励。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但应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渠道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4.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这类电子商务公司一般来说拥有一部分物流资源,但是不能满足商务扩展的需要。由于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投资太大,资金不足;对市场估计不足而害怕承担太大的风险;配送体系建设周期太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赢利期望等是导致采取此配送模式的主要原因。 5.共同配送模式。 6.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综合物流代理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之一,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企业物流人才的紧缺说明,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已开始把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从优化上下游资源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