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18746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查对制度(8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验科查对制度1、接收检验单时,要查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查临床诊断,检验标本和检验目 的的填写是否清楚,查交费手续。2、采集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3、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4、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和应插入的质控物,检验目的与标本是否相 符。5、检验后,查对检验项目,填写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查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诊 断是否相符,如发现严重不符或结果特别异常,要立即复查和查找原因并汇报专 业主管。必要时,要与临床经治医师联系,不能简单发出报告,并作书面记录。6、发送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和检验结果是否有遗漏。检验科查对制度(二)本制度对科室

2、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查对和交接班等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旨 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及医疗安全,避免差错及纠纷的发生。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查对和交接班的管理。3.职责:科主任负责对检验科的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的制定。分管科主任负责落实 各项具体措施,并监督贯彻执行。4.要求:(1) 采集者在门诊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发票和条码标签内容,如患者姓名、年 龄、检验项目、标本容器等,并与患者本人进行交流以确定患者身份,无误后将 标签一联贴于真空管或标本盒上,并根据相应操作程序进行采集。(2) 接收标本须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床 号、标本类型、标本量、容器、

3、标识、检验目的等的审核,所送标本必须与条形 码上标本信息相符,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送。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 临床医生检验申请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 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参照各实验室样本接收、拒收及处理标准操作程序)(3) 报告单审核时,认真查对检验报告内容,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报告单 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收日期时间、 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报告者的双签名。报告单书写必须规范,打印清 晰、严禁涂改报告。(4) 在报告单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标本漏测、报告单漏发。 门诊报告凭病人的就诊卡或条码号取

4、化验单。病区报告单打印后,检查核对有无 漏打,无误后由专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避免丢失、遗落,由病房护士核实接 收。报告单如有丢失,各实验室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5) 标本完成检测后,将已检验的标本按序存放在冰箱内,记录贮存的标本数 并签字,以备查询和复查。(6) 下班前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双方面对面交班,并在交接班本上记录和签 名)及部分标本的转送工作(酒精浓度测试、细菌培养标本、环孢霉素浓度检测标 本等),重要的交班内容应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汇报。(7) 值班人员必须准时接班,上一班值班人员必须等待接班人员来后方可离开 工作岗位。以保证交接班不脱节。如接班者未到而离岗者,依据医院有关规定

5、进 行处罚。(8) 工作期间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急诊标本的接收和报告记录、标本清退 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等。(9) 下班前,由值日人员检查水、电、门窗、仪器安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检验科查对制度(三)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检验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应对诊 治、急救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持和 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检验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应对诊 治、急救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持和 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

6、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 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 多样化和规范化,并持续改进。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患者的医 疗服务需求。特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做如下计划:1. 按照检验科防止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与流程,全面提高检验科应对各 类紧急意外事件的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发挥每一员工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每 一检验人员参与应对紧急意外事件的有效机制,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最 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造成的危害。2.

7、严格遵守并执行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科室人员都必须服安排,坚守工 作岗位,擅离职守一律按劳动纪律处理。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主任或 副主任协助处理。3. 严格遵守检验标本接受、查对、传递、分发制度。4. 严格遵守并执行sop操作规程,要求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制定并定期更新临床检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微生物专业定期向临床提供抗菌 药物药敏的种类,与药学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向临床分布抗菌 药物使用信息。5.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能够提供 小时急诊服务项目,及时报告 及咨询服务,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并有审核或复查等;遵守危急值报告制 度,注意病人隐私权的保

8、护措施等;对本院不具备条件而临床有需求的检验项目 有分包的服务质量保证,并要与分包实验室(委托实验室)签订相关协议。6. 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卫生部或内 蒙古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及特殊项目的室间质 评。进行或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及服务,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处 理、整改、改进、完善等。7. 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 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检测仪器和试剂有专人管理、保管、运行、记录、使 用、保养、维修、效期管理等;8. 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检验规范 管理

9、标准,承担紧急意外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紧急事件救援任务等。9. 建立差错、事故的登记及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全面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 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强职业忧患意 识。严格防范或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与差错或事故发生。10. 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定期 召开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确保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与持续改进。11 建立、完善lis、并与his联网,实现数据管理和收费及报告查询的数字 化管理。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永恒主题。医疗质量是指。能提

10、供良好服 务,使患者伤害最小,医院在各个环节中应注意收益与亏损间的平衡.医疗质量是 技术水平、管理方法与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质量与安全涉及医疗工作的方方面 面,必须引起全员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 真正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现以人为本与持续改进,保障健康、安 全。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3.职责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监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4.程序41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值的测定。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按说明书操作, 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

11、(指定有效期内)探头置被检紫外线灯 下垂直1m的中央处,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紫线灯管的辐射强度值。其中30w 直管型紫外灯新灯管辐射强度值100uw/ cm2,使用中辐射强度值70uw/ cm2; 30w髙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值200 uw/ cm2。4. 2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 片染菌玻片平放人灭 菌器皿中,水平放于紫外线灯下适当距离处照射,于个不同间隔时间,各取出片染菌玻片,分别投入支盛有 5ml 洗脱液(含tween80、蛋白胨的9g/ l氯化钠溶液)试管中振打次。经适当稀释后,取0.5ml洗脱液 放人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再放371温箱内培养

12、48h,计数菌 落。另取_片未作照射处理的染菌玻片分别投入_支盛有5ml洗脱液试管中 振打_次,其余按上述步骤操作。计算细菌杀灭率()=未照射染菌玻片回收 菌数紫外线照射染菌玻片回收菌数/未照射染菌玻片回收菌数4. 4判断标准。对指示菌杀灭率上%为消毒合格;对达到物理学检测标准时,作为消毒合格的参考标准。l 物体表面消毒采样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物体表面消毒采样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监测。3. 职责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监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4. 程序4.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4. 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

13、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常用含%硫代硫酸钠+%吐温80的pbs)的棉拭子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 匀涂擦各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 接涂擦采样 4.3.检测方法:4.3.1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_次,用无 菌吸管吸取 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1-481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 361 土11温箱培养

14、48h,计数菌落数。采样结果计算方法: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菌落的平均数稀释倍数/采样面 积(cm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举例:平皿上菌落数(10, 9),结果为:9.510/1000.95(cfu/cm2)4.3.2致病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沙门氏菌检测。4.4.结果判定:1、11类区域:细菌总数W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III类区 域细菌:总数W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W类区域细菌:总数 W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

15、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 门氏菌。5. 注意事项:5.1 采集样本要有足够的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 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5.2 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 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检验科标本处理流程图检验科查对制度(四)一、医嘱查对制度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一) 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 行。(二)各班应查对医嘱。输入电脑或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 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 一次)。(三)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指备药前查、备药中查、 备药后查;八对指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质量和有效 期。(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如不符 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三)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四)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 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五)发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