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187465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计划1.课标依照 依照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明白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严重奉献,萌发民族骄傲感和自决心。” “明白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进犯。” “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明白我国是一个地域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咨询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教材的呈现方式上表达了新课程的理念(构造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咨询

2、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创造、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奉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2)教材内容最明显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的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

3、构成和社会性开展,以学生开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协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骄傲感和自决心。因而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非常简单的年表,用以协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同时,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如此通过详细的感受、初步的陶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开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开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不是对学生进展空

4、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协助学生详细理解伟大祖国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拟详细的表象,如此学生们所遭到的教育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而,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地图学习,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构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老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又以制造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协助学生学习,不仅使老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敞,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非常爽朗。 (5)教材引导老

5、师自主引发教学考虑(倡导教学反思,提升老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咨询题、困难与处理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间隔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截了当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能够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间隔,教学中的困难能够用如下方法处理: (1)协助学生运用直截了当生活经历来感悟 (2)运用搜集材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能够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协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

6、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协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的。 三、检测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应信息,以协助老师改良教学,保证课程目的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开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展比拟或分等。因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注重的是诊断与调理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才能和方法、学习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评价方法 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老师观察记录、描绘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能够采纳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应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