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后反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1869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尾巴》教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比尾巴》教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比尾巴》教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尾巴》教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尾巴》教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尾巴教学反思:宿州市第六小学 王媛媛比尾巴一课是一首有趣的儿歌,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动物尾巴的形状,深受学生的喜爱。还没有布置预习之前,我就听到班级里的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在读,因此我觉得学生读通课文应该没什么问题。本堂课主要落实能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进而模仿课文编儿歌,引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识字方面还是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随机学生字,包括写字指导,最后复习巩固。一节课上完后,自我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今后引起重视:1、忽视了识字任务。文章我是以各种形式在训练朗读,学生也能基本读出问句的语气。也就是说朗读训练基本到位,但低年级学生读课文的目的主要还是识字,让学生在一定的语

2、境中认记生字。而我由于觉得时间紧,生字教学显得蜻蜓点水,点到为止。遇到学生读错的字音也没拿出来在班里强化正音。最后一个复习巩固生字的环节也因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完成。两个需要写一写的生字竟然漏了。2、拓展部分没有抓住课后练习。设计拓展题时,我曾考虑放课后练习,但觉得“比耳朵”的内容更生动有趣,于是我选择了后者。其实要提高课堂效率,应先完成课内任务为主。3、基本功欠缺。作为一名教师,课堂的节奏不够紧凑,教态不够放松,导致时间上的紧迫和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太活跃。经过了这堂课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今后我会认真解读文本,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设计教案,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教学。当然识字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阅读

3、和写作。虽然今天学生识一个字,未必能阅读一篇文章,但是日积月累,终究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无论教材中生字如何呈现,生字的数量是多还是少,还是要把握好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生活的关系,继续以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统一,应该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1、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 ,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

4、当小老师,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2、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老牛),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