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宣三年级上册新小熊购物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文宣三年级上册新小熊购物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熊购物新教学设计 太和三中附小 孙文宣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小熊胖胖和壮壮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二)对话平台,学习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
2、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答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解决例1乐中学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蛋糕每个6元,面包每个3元,小熊胖胖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小熊该付多少钱?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生列算式
3、 6+34 或34+6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会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5)练一练 465 389 12+59 24+37(增加练一练的4题,能及时巩固乘加和加乘这两种类型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更加明白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解决例2学中做 1、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034(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让生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
5、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袋糖,应找回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综合练习。 (1) 出示算式,说出现算什么后算什么 (2) 自己动笔完成计算 (3) 完成试一试的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2027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20元钱,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三)全课总结。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强化“生
6、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班级学生参与率较高,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半数。 4、知识目标完成较好,练习环节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不足之处: 1、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不足。 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说一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答,尊重了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 但没有多让学生去说,只让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一下,没照顾到差生,还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应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