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18487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一、而 r 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例:北救赵而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例:吾恂恂而起。例徐而察之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

2、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已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 二、何 h 1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

3、,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要后置。例:豫州今欲何至? 例:大王来何操?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例: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例: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 “何

4、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例: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又:何以战? 三、乎h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例: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生乎(在)吾前

5、,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例:吾尝疑乎(于)是。例:叫嚣乎东西。 3作词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 四、乃ni 1副词。 (1)表示顺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例:今君乃亡赵走燕。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表示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例:臣乃敢上璧。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4)表示出乎意外,可译为“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却”、“于是”等。例:非独聂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例: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美男子;狂且,狂行愚拙之人)。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五、其q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

7、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例: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

8、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大概。) 例: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例: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 例: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 3连词。 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设。)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表假设。)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或反诘:难道。) 六、且qi 1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例: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9、长江也。例:河水清且涟漪。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 (2)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例: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2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不出,火且尽。例: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例且暂还家去。 七、若ru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若毒之乎?(你)例: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2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10、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2复音虚词。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若夫霪雨霏霏。例:至若春和景明。 八、所su 1.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例: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例: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2在有些句子中,“为

11、”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示原因。)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凭借。) 九、为wi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例:公为我献之。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

12、为“当”、“等到”等。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例: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表示被动。读阳平声wi,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例: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助词。读阳平声w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

13、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十、焉yn 1语气助词。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例:于是余有叹焉。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在词或短语后,起附加作用,相当于“然”。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2代词。 (1)相当于人称代词“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焉足道邪! 3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是”。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例:青麻头伏焉 (2)相当于“哪里”。例:且焉置土石? 十一、也y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

14、也。例:环滁皆山也 (2)表肯定。例: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在有否定词的句子中,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3)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4)表感叹。“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5)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1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

15、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例:问:“何以战?”例:余船以次俱进。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2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