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1845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黑龙江高考(教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黑龙江省高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城镇化,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改善民生的发展才是切实的发展。中国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对房子的关注远远超越其他。近年来房价飙升,为普通百姓所诟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等信息。 与房子问题几乎同样备受瞩目的是城乡

2、二元结构问题。会议透露,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罗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让农民在城市里生活,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这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纳的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对记者表示:“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是一个有利的政策,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说:“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

3、克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破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推进城市化,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是二元结构的一个制度安排,曾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现在提倡对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要提升城市化水平,户口障碍要放逐步消除。”穆光宗还谈道,有人建议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籍制度”,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想法。 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克莱门斯斯图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地区尤其是城乡间的差距,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了很大空间。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及福利水平,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4、很大,而且有着实际需要,这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地方压力过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诸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那么中国的经济在2010年会走得更远。”克莱门斯斯图贝这样对记者表示。1以下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重点。B.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遏制房价的飙升。C.要把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D.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5、提出来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答案A (B“遏制房价飙升”属于无中生有;C范围扩大,原文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D程度不同,原文“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来”。)2对文中姚洋、穆光宗两位教授谈到的“城镇户籍改革”问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很重要的原因。B.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C.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解决。D.户籍制度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答案D (原文为“一定作用

6、”,选项中为“巨大作用”,不符合原文的表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逐渐的破解,将来有可能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籍制度”。B.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的克莱门斯斯图贝认为城乡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了很大空间,但更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C.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得到解决,中国的经济在2010年会走得更远。D.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将会使百姓不再把房子作为关注得重点。答案A ( B曲解了克莱门斯斯图贝的观点;C原文为“通过诸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D不合逻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7、)文言文阅读(19分)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去拜访他们。有一位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于是路过五将军家,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

8、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暗地里派人搜查他家的后院,查获几十只羊。于是,把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豪贵之家因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依赖他有了安全感。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

9、撒诉于世宗,(此处实为金哀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正大初年,升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轻慢读书人。适逢这支部队移防镇守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淳朴儒雅,不礼待他,立刻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按照军法惩处。洛阳百姓一向认为张特立贤明,争相把军粮器械运送到县府,东帅十分惊奇。不久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他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被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皇帝的亲信,都应当罢免。当权者忌恨他。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纪。白撒向金世宗(实为金哀宗)告状,

10、说张特立所说的事情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实为金哀宗)饶恕了他,(张特立)于是解官回到了家乡。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常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朝监察御史张特立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

11、一,现在已年近七十,认真探究古代圣贤经典,应当赐给美名来光大内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教导别人不厌倦,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 礼:礼待B既而拜监察御史 拜:授予官职C易代如一 易:改换D白首穷经 穷:困厄答案D (寻根究源,深入研究)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其子匿他舍

12、,捕得之 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养素丘园,易代如一 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 B C D答案C 表明有智谋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一,并不是不畏权贵;赞扬能保持中庸之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的近族得以免罪。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D张特立晚年教授学

13、生,研究探索古代圣典,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元世祖再次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答案A (最终是“减死”,而不是免罪。)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译文: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诱”1分,“宁耶”句式1分,“聊”1分,“杜”1分,句意1分。) (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译文: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纪。(会1分;犒军陕西,句式1分;劾1分;法,词类活用1分;句意通顺1

1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坼(ch):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 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分)答案: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之白,以“堆”和“遍”“满”写出了梅花开得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2分,炼字2分)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三四两句诗人想象化作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诗句的解析1分,想象或虚笔的分析2分,夸张1分,情感2分) (在写法分析上,学生如果只答化用柳宗元的诗句,可得2分)(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