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18442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美术教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第二册教案 设计人:朱向洁第一课 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船为载体,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多层面地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 教师用启发性的文字语言打开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局面。版面图像示意我们透过各种各样、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船这层表象,去深入地思考人类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这一切表明了本课程的设计基于美术学科却超越学科学情分析:学生都知道船,但船的历史需老师直观的讲述出来,从而掌握船的结构特点。课时:2课时教法学法:谈话法、演示法、观察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3、通过

2、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三、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揭题2、感知与启示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师问: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

3、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4、设计创作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评: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发现有关浮力的知识,认识各种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成造型美观

4、,能浮于水面上的船。三、教学难点:设计制作造型美观,能浮于水面上的有创意的小船。四、教学准备:同学收集身边的各种废品。教师用废品制作的范船,水盆若干个(四人小组各一个)。五、教学过程:(一)游戏篇1、折纸船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彩纸来折一只好看的纸船。2、玩纸船不知你们的船能航行吗?现在我们将它们放入水盆中试一试。玩法指导:用各种方式让纸船在水中前进。可以在船身边放置物品,检测纸船的承载能力。(二)研究篇1、问:为什么纸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有浮力)什么是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师:那么除了纸外,还有哪些材料能浮在水中?(请学生将收集的废品放入手中试

5、试)2、小结:除了纸张外,有塑料类的物品,如塑料瓶、碗、袋、盖子、乒乓球、脸盆、玩具等,还有泡沫板、树叶、气球、水果皮都能浮在水面上。3、进行环保教育(三)创作篇1、创作要求,选择收集来的废品进行加工,制作一艘造型美观、能浮在水面上的船。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展评 板书设计: 船1.了解船的历史。 2.制作完成一艘船。课后记:不少孩子在创作时,联想到了以前在幼儿园学过的纸折船,在我的鼓励下,他们用广告宣传纸折出了立体的船,并画了小孩剪下来贴到小船上,再把小船贴到风景画片做成的背景上。形成了一件美丽的小摆设。第二课 长呀长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

6、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各种种子(植物、庄稼、水果等都可);找有关种子发芽的童话故事(文字、影视都可);水彩笔、油画棒。2. 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待上课时观察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出的小叶等。(注意:植物的

7、根最好紧贴器皿边缘便于观察种子长的根。)学生的作品。3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等。4. 教学课件:记录片(植物生长的过程)、绿拇指动画。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2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二、导入新课:1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2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汇报 学生观看。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1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8、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2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子的花?会结果吗?会结什么样的果?(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3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4动

9、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5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回答: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看动画片。 学生独自想象思考。 学生边汇报边用肢体语言形容。 学生欣赏动画片,再次进行联想。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汇报自己的想法。四、作业要求:1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 2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学生绘画六、小

10、结评价:1学生介绍自己的画面。2颁发“勤劳种植”奖。3颁发“种植创意”奖。学生介绍自己画面和互相评价。 课后记 :让学生面对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幼苗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将现实中的植物与想象中的植物结合起来,使情景具体、丰富。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从植物的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在第一次想象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欣赏动画中众多植物神奇、自由生长的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通过反复的想象、交流、汇报,达到想象的充分与丰富。为创作绘画奠定了基础。第三课 出壳

11、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体验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和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能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生命诞生的喜悦。追求画面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动物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学生:绘画工具、纸箱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朋友介绍给你们认识,看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各色

12、蛋请学生猜)2猜一猜:这些蛋里藏着谁?(学生说,教师点,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形象)它怎么样地躺着?(初步了解动物在壳内的形态特点)3想一想:剩下的这些蛋里还有可能会钻出来?(学生想象并交流,教师听取反馈)4师小结:那刚才咱们想到的那些在壳里的小家伙是怎么出壳的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打算和小朋友一起去研究一下。二体验部分:1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放母鸡叫声)嘘好像有什么声音!听到了吗?对,好像是母鸡妈妈的叫声!小鸡宝宝听到妈妈的叫声,会怎么样呢?(课件播放小鸡想出壳的FLASH)原来小鸡宝宝真的想出壳了。但是它好像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为它加加油吧!(学生加油)小鸡宝宝出生了。这么辛苦出来,小鸡的心情

13、怎么样?想想小鸡到哪去了?见到了谁?(引导学生想象)小鸡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了,想想鸡妈妈会怎么说?鸡宝宝会说些?(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想象)(出示小鸡和其他小鸡、鸡妈妈在一起)现在小鸡的心情怎么样?(体会愉悦的心情)2演一演、说一说看了小鸡宝宝出壳的情景,你们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出壳的感觉?(想)那下面我们就利用小朋友带来的纸箱做个动物出壳的游戏。请带了纸箱的小朋友想好,你要演什么小动物出壳?请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演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亲戚朋友!(教师调控,让学生安静下来:a这几位蛋宝宝演的真像!很安静的等待着;b爸爸妈妈很焦急地在边上等着;c蛋宝宝要出世了需要一一点温度,去抱抱他)播放音

14、乐,学生呼叫蛋宝宝出壳,学生演、体验。学生组织学生对出壳的“小鸡”采访、提问。(了解在蛋内的感受)组织全班学生以课桌为蛋壳体验出壳。采访:你是什么蛋宝宝?怎么出来的?最想做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其他动物出壳后的形象,学生感受其形象变化。 从壳里钻出的感觉真难忘,如果把它用画笔记录下来,那多有意义啊。真的有很多小朋友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三欣赏部分:第一幅: 鸡妈妈在吗?怎么认出来的?(大小对比)第二幅:蛋壳的裂纹是怎么表现的?(用折线)第三幅:出生在哪呢?(要画一些环境)第四幅:学生说一说。综合:看一看,这几幅画中的蛋都很明显,这是因为在边上画上了别的颜色,希望你们在画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四

15、创作部分: 用水彩笔或油画棒画一画小动物出壳的情景。(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用数码相机记录学生创作)五展示部分: 展示学生创作时的照片,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态度;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生自评、互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兴趣和态度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第四课 我们身边的线条一、教学目标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二、教学重点: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三、教学难点: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