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提分训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18433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题提分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题提分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题提分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题提分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题提分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题提分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题提分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题提分训练地质作用(含答案解析)1.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地形类型判断理由(2)G、H 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分 析 G 河河口没有形成与 H 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2. 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0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 简述N处地貌的形成过程。(3) 简述0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罗赖马山是南美

2、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 810米,长约14千米,宽5千米,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下图),主要由砂岩构成。这里是奥里诺科河水系、亚马孙河水系以及圭亚那许多河流的发源地。(1) 一些探险家在看到罗赖马山时,将它判断为断块山。简述断块山的形成原因。(2) 罗赖马山四周有众多瀑布倾泻而下,并发育了许多河流。简述该山 瀑布发育的原因。(3) 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赖马山并不是断块山。推测该山 地形成的地理过程。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 过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高度200300 米)集

3、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 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 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 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ia2c25r(1) 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 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 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 分析原因。5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國丘睦、山焉 S 冲击嘯、三曲iH 3iuH核运啊(1) 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2) 描述黄

4、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3)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 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 趋势,试分析其成因。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河庞宁良平塢&周边地区地质剖面所嘏益山出禹S兽韩高蛭血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3)分析图中从河流出山口往湖泊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答案解析1. 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 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 特点及

5、泥沙量来分析。答案:(1)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地形类型盆地平原判断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 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 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 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 低,该地形区为盆地从等咼线分布看,该地区等 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 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 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2)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 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经盆地,地 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 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 积,所以没有形成冲积三角洲地貌。2. 解析

6、:第(1)题,从岩层的弯曲程度来看,M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构造。第(2)题,N处地貌为向斜山,其形成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的过程。第(3)题,0地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岩,而图中该岩石遭到风 化,所以该岩石首先被抬升到地表,然后遭到外力风化。答案:(1)M处是背斜。地壳运动水平挤压使M处岩层向上拱起。(2) (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 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3) 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 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 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

7、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 落,棱角逐渐消失。3. 解析:题目通过南美罗赖马山的位置、形状、岩性等信息,考查区 域环境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能力。第(1)题,根据地质构造类型判 读,断块山是由地垒形成的。该地沉积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下, 岩层断裂,山体岩层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抬升而形成 ,其他岩层 下沉形成。第(2)题,因为瀑布是地表径流在落差较大的陡崖处形成的, 所以可以从径流和地形方面分析。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流量大,季节变 化较小;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第(3)题,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发现罗赖马山并不是断块山,说明该山

8、是在地质作用的改变下 ,不断 演化形成的。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 内力作用,整体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 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罗赖马山被侵蚀切割形成桌状山地。 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山体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 抬升而形成。(2)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 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3)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强烈的流水侵 蚀和风化作用下,罗赖马山被切割形成桌状山地。4. 解析:第(

9、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沙山(链)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沙 丘的缓坡是迎风坡,故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北风。第(2)题,该地风力 强劲,沙源丰富。结合右上图可知,地表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起阻 挡作用,湖泊附近,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使风力 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第(3)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 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 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故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 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

10、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使风沙在此 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 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 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 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5.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从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状况、地 势高低、海岸线等方面分析。第(2)题,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 特征从图中可直接读出,形成原因从流水沉积的特点考虑。第(3)题, 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加, 因此从影响含沙量的因素角度分析。

11、答案:(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 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 海岸线曲折。(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 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 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 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

12、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 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 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6.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 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 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积 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 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 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 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 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 重小的后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